第380章 孟達殺閻溫,荀攸起兵!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章 孟達殺閻溫,荀攸起兵!,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
而且荀攸的計劃並不差,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正解。
因為他們是勤王軍,進軍路線對士氣和人心影響很大,軍隊向關中進兵肯定比向涼州進兵更有戰心。
而且孟達忽視了一點,涼州是馬氏的大本營,他們要真敢出祁山攻打涼州,當地擁護馬氏的羌胡部落都夠勤王軍喝一壺。
荀攸和孟達確定好進兵關中後,二人隨即篩選進兵路線。
從漢中直接進兵關中有四條路——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子午道。
其中褒斜道最好走,陳倉道路況也不錯。
儻駱道最近但路況極差,大軍基本不可能透過。
子午道也近,且馬超曾經從子午道神兵天降攻佔關中,但如今已是五月,再有十天半月就是雨季,走子午道太冒險了。
荀攸和孟達思慮再三,決定保險起見,走褒斜道!
五月十一,梁州牧荀攸率軍從南鄭出發,大軍直入褒斜道。
荀攸的勤王軍號曰三萬!
但這之中有近兩萬人都是虛報,實際人數只有一萬。
並且這一萬人中受過訓練、能戰敢戰的只有孟達麾下的兩千上庸兵。
剩下八千多,全都是荀攸在漢中臨時徵調的新卒。
因此,勤王軍的戰鬥力堪憂,但荀攸和孟達還是義無反顧地出兵了。也不知他二人是真的自信,還是另有想法……
當然,軍隊人數少也有少的好處,荀攸和孟達雖然起兵倉促,但糧草補給的壓力較小,僅靠漢中一郡的府庫就能支撐他們穿過褒斜道,再打上三個月的仗。
勤王軍進兵速度很快,他們在行軍途中幾乎未受阻攔,顯然朝廷一方還沒有做好準備。
荀攸和孟達僅用十五日就透過褒斜道,於五月廿六日穿過秦嶺,順利出現在關中境內!
出了褒斜道谷口,荀攸和孟達選擇在五丈原紮營休整。五丈原地勢平坦高聳,能夠俯瞰渭水兩岸,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就在此紮營。
說來趕巧,就在荀攸和孟達在五丈原駐軍的當天傍晚,渭河對岸,一支朝廷兵馬也進駐郿縣,領軍者正是賈逵!
賈逵是五月十五下午才從雒陽出發的,因為十五日的上午他才見過馬超領了軍令。
從雒陽到長安距離不短,賈逵僅用十日就抵達郿縣,亦可謂神速。
更絕的是,他精準預判了叛軍進兵的路線,掐著時間點趕到郿縣,堵在褒斜道的出口,讓五丈原上的荀攸和孟達不敢輕舉妄動。
雖說如此,但荀攸和孟達在五丈原居高臨下,把賈逵的軍隊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首先賈逵的兵力不多,從軍營的規模來看,最多隻有兩千人。不過賈逵的軍營佈置得很齊整,叫人看不出破綻。
荀攸和孟達好奇是誰在統兵,當得知是賈逵後才覺得理所當然,同時也感到棘手。
孟達很清楚賈逵的能力,他和賈逵曾合作擊敗淳于瓊。孟達認為如果對手是賈逵的話,己方的勝算將大打折扣,於是向荀攸提出建議,寫信勸降賈逵!
荀攸認為可以嘗試,於是二人寫下書信,派人送往賈逵的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