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3章 寓居才俊齊聚,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蒿里行》、《步登北邙坂》的人,豈能不是仁人志士?”

馬鐵欣喜地說:“足下也聽過家兄寫的詩?”

這時,最後一個還沒有被介紹的人開口大笑:“哈哈哈,何止聽過,徐元直常與孟公威、石廣元唱誦馬孟起的詩呢~”

馬鐵看向那人。

只見這人穿著粗布白衫,頭戴綸巾,身材高大,相貌奇偉,叫人見過就忘不了!

馬鐵甚至感覺,這人的氣質蓋過了現場所有人。

在座的孟建、石韜等都是聞名荊州的青年才俊,可他們都比不過大笑之人。

“足下是?”馬鐵好奇地問。

龐統在旁鄭重介紹:“此乃諸葛孔明是也!單名一個亮字,出身琅琊陽都葛氏,先祖豐於先漢元帝朝官拜司隸校尉!”

馬鐵不是士人圈子裡的,沒怎麼聽說過琅琊陽都葛氏。

但他得知諸葛亮的先祖和他的兄長馬超一樣,官拜司隸校尉,於是肅然起敬。

馬鐵跟諸葛亮互相問好,然後繼續剛才的話題。

諸葛亮當面背誦起馬超的《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吟誦到下半闕,在座徐庶、孟建、石韜等無不跟著諸葛亮一起唱誦。馬鐵也加入行列,熟練又自豪地唱著大哥馬超的出道詩。

“諸侯自建號,割據於四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下半闕唸完,孟建無聲抽泣。

石韜、徐庶兩個老鄉情到悲處竟相擁號哭。

龐統、司馬徽、崔鈞三人也是神色萋萋,眼中亦有淚光。

唯獨諸葛亮,忽然長大嘴巴,放聲長嘯。

“嘯——————!”

幸虧酒家就他們這一桌人,否則肯定會擾到其他客人。

馬鐵尷尬地看著眾人。

他以前吟誦《蒿里行》時,從未像這幫人一般動情。他只覺得自己大兄寫的詩很好很牛逼,而他身為馬超的三弟,自然也是高人一等。

馬鐵不能理解在座諸人的行為,但還是主動找話題緩解悲傷的氣氛。

他撓頭說:“諸君如此傷悲,在下慚愧。”

眾人收起悲傷,看向馬鐵,等待他解釋。

馬鐵坦誠地說:“實不相瞞,我只聽人評論,兄長此詩極其傷感,也極盡仁德。但我出身邊郡,自幼見慣生死,反倒對上半闕群雄坐視董卓禍亂關中的無能更有感觸!”

馬鐵說完,眾人不禁皺眉。

透過馬鐵的自述,他們清楚地感受到馬鐵骨子裡的冷血!

諸葛亮、徐庶二人對此感到不喜,孟建、石韜、龐統則沒有評論。

唯獨崔鈞以長輩的姿態告誡馬鐵:“馬三郎,你應該以你兄馬孟起為榜樣,牢記仁德!出身邊塞非是涼薄的藉口,要知道你們涼州也曾出過‘三明’那等仁者啊!”

馬鐵低下頭向崔鈞道歉。

至於三郎心裡聽沒聽進去,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等崔鈞教育完馬鐵,水鏡先生司馬徽突然發笑。

司馬徽點評道:“馬三郎雖然淡薄生死,但能赤誠告知我等,此亦為貴也~”

眾人聽後,眼神一亮。

徐庶、諸葛亮的態度也緩和了些。

崔鈞與司馬徽年紀相近,又有意幫扶馬鐵一把,因為馬鐵願意幫崔鈞官復原職。

崔鈞於是笑問司馬徽:“水鏡先生,馬壽成有三子,您可有何妙評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