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 水鏡點評,臥龍上雒!,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鈞問司馬徽,對馬超、馬休、馬鐵三兄弟的看法。

眾人全都豎起耳朵,想要聽聽水鏡先生如何品評“三馬”。最主要,是水鏡先生對驃騎大將軍馬超的點評!

馬鐵好奇,正襟危坐想在司馬徽那裡留個好印象。

“呵呵~”

司馬徽微微一笑,開始品評。

品評,東漢魏晉時士人提高自身身價的捷徑。

尤其東漢,九品中正制還未出現,相比出身,名聲對士人更為重要!因而許多人為了求名,不惜使用手段,換取大佬們的一句好評。

有死纏爛打型,如曹操一直纏著許劭求點評,最後換來句意味深長的評語——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還有孝子型,如袁紹給自己的養母服喪,得到孝子之名。

東漢,士人渴求品評,也喜歡聽別人的品評。

司馬徽一開口,眾人頓時放下酒杯,靜等水鏡先生點評。

司馬徽說:“於吾言,三馬者,大馬不見其人而聞其名,二馬聞其名而不見其人,三馬嘛~”

馬鐵豎起耳朵問:“先生,三馬,三馬如何?”

眾人見他這副猴急的模樣都覺好笑。

司馬徽和藹地捋著鬍鬚說:“三馬嘛,見其人不聞其名也!”

馬鐵皺眉複述:“見其人不聞其名?”

司馬徽點頭卻不解釋。

馬鐵死難想去,終究難解其意,遂將目光投向在座之人,希望這群聰明人能幫自己解答。

“崔公。”馬鐵首先求助於崔鈞。

崔鈞好心解釋說,這“見其人不聞其名”,意思就是馬鐵為人赤誠,見到馬鐵這個人,就不用再去想馬鐵的名字和背後隱藏的符號了。

司馬徽對馬鐵的評語是好評,意在稱讚馬鐵的坦誠。

馬鐵得到好評,心情大好,然後又問崔鈞其他兩句評價分別意味著什麼。

崔鈞重複了一遍司馬徽對馬休的評語:“聞其名而不見其人。”

他忽然犯難,說自己也不明白。

崔鈞扭頭問其他人:“水鏡先生對馬二郎的評語,你們有何看法?”

龐統笑著搶答:“呵呵,先生的意思是,馬二郎名聲在外,但真正瞭解馬二郎的人不多,所以咱們就從馬二郎已有的名聲來認識他就好!”

眾人領悟,司馬徽在旁道了聲善。

司馬徽雖然是在點評三馬,但他對馬休並不熟悉,所以只能給出中規中矩的評價。

這時,龐統反問馬鐵,他二兄馬休是怎樣的人。

眾人好奇,都看向馬鐵。

說實話,三馬中,馬超的名氣最大,人們都對馬超很瞭解。馬鐵則在面前,眾人已是熟識。只有二馬馬休,他們只聽說過名字,流傳的事蹟很少。

馬鐵見狀,述說起二兄馬休的事蹟。

從他和馬休自幼一同長大。到興平年時,馬休和馬鐵與馬超產生奪嫡衝突。再到馬超襲取幷州時馬休隨軍參戰,然後被舉薦為上黨太守。最後到去年淳于瓊攻上黨,馬休身負重傷仍然主持大局。

眾人聽完,終於對馬休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認知。

那就是一位才能中等,但卻在馬超的影響下,從敵視馬超到支援馬超的兄弟形象。

徐庶於是稱讚:“君子不僅能自己踐行仁義,還能聲張仁義使他人效法,馬孟起不愧為仁人君子也!”

眾人具點頭,獨諸葛亮沒有表態。

之後,話題轉到馬超。

徐庶對馬超推崇備至,認為馬超是漢室能夠復興的絕對功臣!

他的同鄉,孟建孟公威也贊同。

石韜則說馬超有文治武功,古今與馬超相似的,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