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0章 兵臨城下,混亂的襄陽,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殺啊啊啊————!”

“鎮西將軍有令,先登破城者官升三級,賞萬錢!弟兄們,隨吾衝!”

郭淮左手舉盾,右手揮舞環首刀,厲聲高喝著率領士卒衝向城牆。

在他面前的便是筑陽城了。

筑陽是襄陽的西大門,地理位置重要,但劉表沒有重視過這裡的防務。筑陽城內一直都只有三百人駐守,城牆低矮,極易攻取。

劉表之所以沒有重視過這裡,是因為筑陽以西乃是上庸郡。

而上庸,看似和荊州緊鄰,但實際兩地之間隔著群山。山路險要,河水又曲折湍急,不便於行軍。上庸地狹人寡,一直以來和荊州也沒有衝突。

故而,別說是劉表,就連他麾下的謀士、將領們都不曾重視荊州西北面的防務。

荊州對上庸、漢中方向基本不設防。

因為這邊以前真的沒有敵人!

但朝廷去年就透過懷柔的方式,恢復了對上庸郡的統治,上庸太守閻溫是馬超直接舉薦的人。所以王凌的部隊得以順利透過這裡。

只是上庸山路的確不好走。

王凌從七月開始行軍,大軍走了快一個月,才終於鑽出山窩窩。

之前預想的藉助漢水運糧運兵,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簡直叫人惱火。王凌的軍隊和糧船走出漢中盆地後,直接遇上湍急的黃金峽。不僅船隻難以透過,就連軍隊都堵在山道上難以動彈!

好在王凌並非庸才,副將馬岱、郭淮也是名將之選。

王凌第一時間調整隊形,改走陸路,軍隊先輜重而行,大軍穿山趕路先到上庸休整。

說起穿山趕路,就不得不提到王凌組建的板楯營!賨人出身的板楯營士卒不愧先祖之名,賨人士兵在崎嶇的秦嶺和大巴山山路間健步如飛,而且還熟悉道路。

王凌讓板楯營的督統王平打頭,大軍順利抵達上庸。

上庸太守閻溫是馬超故吏,又是涼州人,跟王凌屬於同一陣營,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閻溫聽說王凌的軍隊把輜重都丟在黃金峽了,第一時間搜刮百姓和士族的糧草交給王凌,好讓大軍繼續進發。然後又組織人手到黃金峽去幫忙轉運糧草。

如此雖然搞得天怒人怨,但秋收在即,百姓至少有個盼頭。王凌的大軍又異常精銳,無人敢鬧事。

王凌在閻溫的鼎力支援下,這才沒有延誤戰機,在蔡瑁的荊州大軍援救新野前,順利抵達筑陽境內。

但王凌這路兵馬還是有隱憂的,那便是糧草短缺。

十萬石軍糧還卡在山裡呢!

上庸太守閻溫,和漢中主簿王昶(王凌從弟)正在想辦法把糧食運出來。

但前線的王凌確實沒法等,也等不起!

就在昨日,潛入荊州的細作回來彙報,蔡瑁率領三萬主力北上馳援新野去了!

而王凌的糧草也只夠十日之用。

眼見形勢逼人,王凌果斷下令攻城!

裨將郭淮率五百老卒攻西門,督統王平率八百板楯營攻南門,偏將馬岱領三百人佯攻北門。

三面合擊,又是突襲,筑陽小城一戰告破!

僅僅四通鼓,不到兩個時辰,郭淮率先帶兵殺上城牆,佔領城門,放王凌大軍入城。

城內守軍見狀紛紛投降。

一場仗下來,雙方死傷加起來不到二百,戰鬥強度非常低,說是兵不血刃也不為過。

之後,王凌派人搜刮城內糧草,又湊出一日軍糧,留了三百人守城,其餘軍隊馬不停蹄,順著漢水朝襄陽城徑直殺去!!

由於大軍缺少糧草,王凌下令,軍隊沿途搜刮,一根雞毛都不準放過!

漢中軍一路燒殺搶掠,搞得軍犬不寧,天怒人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