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卷宗,堂上附審的,應聲便能答出來。兩位堂上聽審的吏部侍郎、都察御史也都聽得滿意,填完考語之後,溫和地說:“武平縣年紀雖長,做事卻有一腔勇壯,足以再為國效力幾任。”
順順當當,便是一個“稱職”。
考選時,合格的只分“稱職”“平常”兩檔,不稱職的才會細分“老”“疾”“疲軟”“貪汙”等問題,按問題嚴重程度或貶官,或冠帶閒居、或罷職。
似宋縣令這樣的,論政績已足夠,只是到任時間還短,任滿三年後順順當當就是個升遷。
宋縣令大喜過望,當場行禮稱謝,也替典史說了幾句好話——抓捕犯人是典史的職責,自然能跟著分一點功勞。而再往上,布按二使司與府廳上下諸官也都沾著他的光,得著了稱職的考評,人人喜氣洋洋,爭誇宋縣令賢能。
不愧是當初在廣西就能驅逐伎女,整肅一縣風氣的鐵骨知縣!
到了福建就不只整肅風氣,更打壓豪強,追索積欠,自己縣裡便解決了大災之後賑濟的問題,給朝廷省了多少銀子了!
到下午福建官員全數過審,出了吏部衙門,布政使周敬便滿面春風地誇宋縣令:“我福建官員已多年沒受過吏部這樣的優容了,宋令此番功績,實在叫咱們臉上有光。”
宋縣令連忙謙虛,稱都是巡按大人的功勞,他不過是依命行事。
提刑按察使司素來管著刑獄,按察使邵玘卻是最能看透本質的,含笑應道:“不然,那《白毛仙姑傳》裡唱的,可是宋大人的令郎受命救災,才救了那位白毛仙姑。因救了她,宋大人才查了王世仁家,才有後來黃大人私訪查案,一舉平定諸兇之事的。”
兩位上官做主,出了府廳便拉上宋縣令的那位令郎君,到福建會館吃酒慶賀。周大人徑直要了樓上包廂,點了九桌上等席面,又要了京裡特產的燒酒配餐。
酒菜送上,才吃了幾筷,隱隱竟似聽到有熟悉的曲詞鑽入耳中。邵按察最懂曲藝,先反應過來,問周佈政:“可是唱的《白》傳最開頭,喜兒等父親回家那段?”
他們兩人是同時上船的,船上長日無事,難免就看看曲詞,偶爾聽下人唱幾句。但這曲子是他們福建新作出來的,一行人也才進京不久,又都是來朝覲的,誰有心思傳唱這曲子?
一名典史便應聲出去,問這是誰唱的。那會館主人親自來奉承,殷勤地說:“實是從年前傳開的,都察院老爺們愛聽,說什麼吏治清明的,京裡許多伎女都學了,到我們會館趕趁時,也給客人唱這些。”
都察院啊……
眾官吏的目光在空中交錯,同時想到了黃大人。唯有宋時跟他們的思路岔開了一點——他想到的是臨行時桓小師兄託他轉交師友的幾份年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