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續先聖道統, 啟發後世學子。他這個跟聖人心心相通的學生怎能不站出來扛起責任?

宋時連社會主義接班人都當得, 聖賢接班人更是當仁不讓,一篇文章寫得比通稿還慷慨激揚、情真意摯。

這篇文章落到春秋房考官、翰林院侍讀曾鶴齡手中,看得這位侍讀忍不住連連拍案, 將卷子拿給與同房考官薛檢、程宏看:“你們看宇字十三號這份考卷,《自孔子而來》這題竟能寫得這樣慷豪邁!別的書生也只能寫到孟子以‘見知’孔子之道自任,自家心效慕之,也起個有傳承儒家道統之願。這個舉子倒好大膽,在文章裡竟寫他與聖賢心意相通、身居之處同在中國,便也和孟子一般如同‘見知’了!”

他口中說著“大膽”,心裡倒頗讚賞宋時這份氣魄。

薛、程二人叫他激起好奇心,放下自己手裡的卷子去拿那篇來看。

雖說這硃紅的卷子晃眼,可考官們看慣了,批閱的速度也不比平常讀書慢。數息之間,薛考官便看完了文章,指著承題、起講等幾段寫聖道之傳繼尤重“見知”的句子說:“題前這幾段層層鋪墊,真是用心良苦。看他開頭寫‘見知’之士如何重要,又引入孟子‘去孔子之時未久,距孔子所居之地未遠’之說,我還道他要讚頌亞聖傳承道統之功,結果他竟是以此自任……”

薛簡含笑搖頭:“這不知是哪裡的才子,好高的志向。”

程考官笑道:“不是江西的,定是江南的。江西出狀元、江南出才子,別處哪裡養得出這樣的傲氣的狂生!我看曾學士見了他的卷子定然愛重,張次輔雅好平和的文章,於這樣奔逸的文風倒是略差些。”

不過考官取人也不只看文風,還要看他理學的工夫。

他的首義《喜怒哀樂之未發也二節》題中,便將一個“致”字貫通全身,寫盡了體用之道,“致中和”之理。

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情未發動,不在喜怒哀樂任何一邊,無所偏倚,這便是中;而其應事物而發動之後當喜則喜、當怒則怒、中節合度,有所節制,這便是和。

“中”“和”易知,而“致”其極至之行難為。

他這篇文章不離一個“致”字,以知行並重,融天地宇宙之理於人心性中,字字皆有深致。究其理學工夫,則程朱與閩學諸派理融匯貫通,如水銀洩地,無孔不如;論其文字,則清粹贍逸,如天降地出,一字不可更改。

這才是會試文章,這才是進士文章!

兩位考官對著硃紅的卷面都覺得神清氣爽,又順著看了第二題——《非禮勿言 四句》。

這一題要點在克己復禮,內剋制心中慾望而使外在行動順乎禮制;外應禮儀而行,以其舉動反過來修養其心。這考生答得自然是規圓矩方、繩直準平,然而也只佔了個章脈貫通、氣體不俗的好處,不像前後兩題那麼震撼,看完之後倒讓人意有未足似的。

越是意有未足,就越盼著讀到合自己心意的精彩文章。薛簡索性拿著卷子不肯還給曾鶴齡,翻開後面的經義題讀了起來。

判卷的工夫這麼緊張,考官連分到自己手中的考卷都只細看四書題,他這搶別人卷子,還要細細讀題的也是絕無僅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奉旨撒嬌

不是風動

強人

張小花

輪迴樂園之摧星者

獄下

初戀星球

琬音

全修真界都是我的鏟屎官

古城白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