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什麼難處。但因建廠的地方要臨著活水,選址離礦區極遠,他這邊運轉成本高、運得少,他那弟弟便常暗示別人,京裡經濟園建得不如漢中,竟是他這運轉礦料的不利。

他後不得不自掏腰包加了運輸車量、人力,供上了他們建窯、建廠房的需要,可他三弟麾下文人又傳出了他運礦料花用的銀子太多,有悖經濟園本意云云……說得好像他和商氏沒往裡貼過本錢似的!

他那弟弟甚至還想按著親王儀制建廠房,虧得監工的兩位御史力爭,不然真不知要建多久才能把那園子一個大門建起來。

他雖也回擊說魏王建經濟園的速度慢、浪費工料,可就算爭出誰貼錢更多,誰出的錯更多也沒什麼好處。只能襯得他們長兄治理藩地治得更好——雖現在還不能稱藩地,但在他心裡,只盼著這個大哥不要再回京了。

那漢中經濟園是怎麼能建得又快又好,不用宋大人自己貼補的?難道除了把宋時再召回京裡,就沒別的辦法做成此事了麼……

齊王連日召門人下屬商議如何降低成本,將手中事物做得更圓滿,在父皇面前掙掙臉面。而今主持經濟園事務,以為自己能憑此事建功立業、搏得聖寵的魏王更是如此。他甚至懷疑起了宋時的經濟園是否真的那麼輕易建成,是否真有漢中報上來的那樣厚的收益。

會不會是宋時為了推行他“厚工農可利商”的理學,自己暗地投錢投人,將這經濟園的名聲堆起來的?

不光他這麼想,三月十五日,從天下三千多考生中層層篩選出來的最後三百零五名中試舉子翻開殿試題目,也看到了和他心中所思差相彷彿的題目:

朝中先有“厚商利農”、“以農為本、以商為末”兩種說法,而後又有漢中府建經濟園興工商以惠農。試問當今朝中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養民安民,富國興農。

滿殿考生都據案讀題,一聲不出,唯獨殿角一處不顯眼的書桌前,宋曉緊握著筆桿,胸膛劇烈起伏:漢中經濟園、厚工商以利農……這不是我弟弟做的麼?

第212章

“臣對:臣聞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歸心於農……王法必本於農。”

“臣聞農者, 天下之本也, 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行抑末之術,以驅遊民……”

內閣、兩院、六部九卿諸位讀卷官皆坐在文華殿側殿, 翻閱著分到手頭的考卷。

這場考試題目正是是朝廷議論已久的理財之政,滿京乃致天下文人都聽過“重農”與“重商”兩派之爭;後又有庶吉士印了力持“工商皆本”宋桓文集四處散發;是以不論考生們偏向哪一派,倒都已讀了不少支援其理論的文章, 答出的對策亦是言之有物。

只是……如今天下之勢、聖上之心, 已不在重本抑末之政上了。

考官們將那些只重農桑衣食之本, 為將百姓眾導回田地而欲使朝廷立法抑商的文章都壓在了下方,而將更適合如今朝廷所需的安民富民之法往前排了排——

如今京里正興建“經濟園”, 漢中府“以工資農, 以商厚工”, 變末富為本富的事業做得也正成功, 宋時又挾三元的重名,是以如今文人的眼光漸開, 已不滿足於“重農本”之說, 呈上的對策中也有許多受《國富論》影響的。

“夫工, 固聖王之所欲來, 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 蓋皆本也。”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

更多的答卷已把重點從單純的以農桑為本中放開, 看到了興工、通商以至富安天下的可能——“財者,民之心也,財散則民聚。民者,邦之本業,本固則邦寧”。為此正當省徵發、輕關市、興工業,開資財之源,藏富於民……

一篇篇有文采、有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你開啟時間的門

皎皎

公子極惡

淺如月

HP我的爸爸是伏地魔

吃瓜下

老攻失憶後人設崩了

念念有嶼

穿成農家老婦,我帶著兒孫去逃荒

暴富的喵喵

因果輪迴之第九世覺醒

菩提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