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1章 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夢迴大明春,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若有宵小振臂一呼,行那陳勝、吳廣之事怎辦?”
王淵微笑道:“官府不再鉗制戶籍便可,流民自然都能變成遊民。”
“胡鬧,”楊廷和堅決反對,“若不再鉗制戶籍,天下丁糧如何徵收?”
王淵說道:“最合理的辦法,應該是‘攤丁入畝’。但攤丁入畝肯定無法推行,那就暫時不管。丁糧如何徵收,地方官自己會解決,你盯著戶籍,丁糧就好徵了?”
楊廷和無言以對。
丁糧,即人頭稅。
康熙說“盛世滋丁,永不加賦”,不是說國家不提高稅收,而是說以某年為定額,今後新增的人口數量,不用再繳納人頭稅了。
這八個字純屬廢話,就算國家想加徵人頭稅,那也是難以辦到的,地方官就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法定人頭稅越多,地方官就越難完成任務,因此主動瞞報人口,戶籍黃冊上的人口數量總是難以增長。
雍正搞出一個“攤丁入畝”,人頭稅因此取消,全國人口頓時爆炸式增長。這並非意味著,真實人口數量打著滾的往上翻,而是百姓和官員願意如實進行人口登記了。
大明的人頭稅,主要有三種,即:裡甲銀、均瑤銀和鹽鈔銀(還有其他稅種,但可以忽略不計)。
鹽鈔銀,就是按照人口數量,徵收食鹽消費稅,這筆錢需要上交中央。
王淵的新鹽法,實際取消了鹽鈔銀,把消費稅直接算進鹽價裡面,零售鹽價反而因此下降了。這裡面的差額,以前都被私鹽利益集團賺走。
裡甲銀和均瑤銀,不用上交中央,屬於地方財政收入,也是皂吏們的重要灰色收入來源。
為了逃避人頭稅,全國產生大量黑戶,大明的人口數量,相比開國初年也不怎麼增加。地方官和裡甲長,全都胡亂攤派,早就不按戶籍行事,楊廷和的擔憂純屬多餘。
幾百年後,有個叫馬伯庸的學者,從史料中發現一樁奇案,完美顯示了大明的人頭稅有多混亂。
卻說,有個叫帥嘉謨的人,在徽州府擔任會計員。他發現,徽州六縣的人丁絲絹(人頭稅的一種),全都算在歙縣百姓身上,其餘五縣兩百年沒交過。
帥嘉謨立即上疏朝廷,把事情捅到都察院。訊息洩露之後,帥嘉謨被人追殺,僥倖逃命回鄉。
數年之後,帥嘉謨再次回徽州做官,而且官職變得更大,他當然要一雪前恥。五縣士紳百姓聯合抗稅,還把徽州府衙給包圍了,事情一直鬧到中央。朝廷被迫減稅,讓六縣平攤稅收,為了緩解五縣怨氣,挑起此事的帥嘉謨被罷官充軍。
地方如此徵收人頭稅,戶籍制定得再好有個屁用!
王淵繼續說道:“且不問地方州縣,就拿北京城來說,有多少是遊民黑戶?不如放開戶籍限制,允許遊民存在,讓其戶口所在地編撰遊民冊。本省之內,遊民文書,可當路引使用。且只要戶籍正當,遊民子嗣也可參加科舉。”
由於大明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民湧進城市。這類人,新中國初期叫盲流,後來改叫農民工,而大明則稱之為“流民”、“遊民”。
遊民沒有法律地位,甚至在城裡租房子,房東都能肆意壓榨。遊民還不敢報官,因為他們是黑戶,就算在農村登記了正當戶口,到了城裡他們依舊屬於黑戶。
楊廷和問道:“若定遊民冊,丁糧交給誰?”
王淵回答道:“戶口所在地,必須有正當戶口,才能登記為合法遊民。”
“那還行,”楊廷和說,“可以訂立遊民冊,但不得強制,否則善政也會變成惡政。”
王淵笑道:“這是當然,改革要慢慢來,哪能一步登天?但這次課稅改革,部分漕兵、漕工轉為民戶,地方官府必須為他們制定遊民冊,保證他們今後的合法生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