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完成備戰,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白了,就是弄一個大號的重型攻城迫擊炮,徹底放棄精度,沒法瞄準射擊,只能是對著固定目標慢條斯理轟的那種。
相比於已經進步緩慢的火炮科技,朱樹人軍在火槍科技方面,過去十個月倒是頗有全新的建樹——
如前所述,朱樹人掌兵以來的四年,早期火槍科技總是專注於霰彈噴子,其後更是把低膛壓短射程高射速這幾項指標發揮到了極致,先後弄出了紙彈殼\/蠟彈殼定裝噴子、後裝雙管噴子、轉輪手槍噴子……
之所以當年專注於噴子,也是因為朱樹人對自己的敵人定位很瞭解。他升官掌權的最初三年,就是完全不跟韃子交手,專殺流賊的。而流賊部隊普遍無甲,至少甲胃不夠精良,隨便一些鉛珠鐵渣只要夠密集,都能打得革左五營張獻忠李自成部哭爹喊娘。
所以朱樹人前些年就只要追求火槍的火力密度就行,對射程和穿甲率都幾乎不考慮。
但是,自從去年冬天以來,朱樹人也已經意識到了對手即將出現變化,所以這十個月裡,他對噴子科技沒有再給任何大額投入,只是順其自然發展,
而把絕大部分火槍科研經費、資源,都投注到了前裝、尾部封閉式的高膛壓傳統燧發槍上。至於研發的基底,自然還是從傳統發射獨頭彈的魯密銃和斑鳩銃,進一步改良。
之所以科技樹側重有如此的傾斜,也是因為朱樹人瞭解自己的敵人——即將要面對的,可是兇殘的韃子,而清軍絕不是很多小白文裡說的那樣裝備簡陋的遊牧騎兵,到了崇禎死時,清軍的鐵札棉甲普及率已經極高,八旗騎兵幾乎人人都有重甲。
歷史上清軍的紅夷大炮數量,也是天下各方勢力中最多的,如今這個時空才因為朱樹人的蝴蝶效應,變得大炮數量不如朱樹人軍多。
所以,再指望專屠無甲輕甲的小鉛珠鐵渣噴子大顯神威,那是不可能的。對付清軍騎兵,必須強調彈丸的單發破甲傷害和射程,走回傳統前裝高膛壓燧發槍的老路。
好在朱樹人眼界開闊,這個科技樹雖然此前沒怎麼點,但他至少不會重複閉門造車,有同時代最先進的同類武器為基底,繼續往上打磨,
再用上大冶鐵廠最新最精良的鋼鐵材料、再加上一點現代的標準化思維,方以智和宋應星在大半年的努力後,大致造出了類似於後世法國18世紀沙勒維爾系列前裝燧發槍水平的槍械——
也別覺得這些武器有多高大上,只要材料科技上去了,標準化程度上去了,再砸錢砸資源,以1630年代燧發槍為基礎,開發出沙勒維爾步槍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歷史上法國人的沙勒維爾步槍系列(有些音譯叫夏維爾,一個東西,這個系列一直用到拿破崙戰爭前期),也算是非常經典了,首款誕生於1717年,後世就稱為1717型,比明末西方最先進的火槍,也就多領先了八十年而已。在工業歌命出現之前,八十年根本不算久,科技進步也不明顯。
不過1717型沙勒維爾,還沒實現標準化的思維,所有的槍械連尺寸長短、口徑都無法精確統一。真正實現標準化的,已經是1728年第二版的改進型。
而朱樹人有現代思維,對於標準化、後勤簡化當然是非常重視的,加上他在大冶鐵廠這幾年,基礎打得好,所以方以智搞出來的初代版本,就已經全面超越了法國1728款沙勒維爾的水平。
另外,朱樹人軍此前在研發噴子那些年裡,積攢下的火槍配件技術,都是可以無縫銜接移植到新式前裝步槍上的,比如刺刀之類。
法國人歷史上在1728型沙勒維爾上,依然用插進槍管的刺刀,朱樹人軍卻幾年前就改用套箍式刺刀了,可以確保上刺刀後不影響繼續開槍。法國人卻要在1756-1763年的歐洲七年戰爭中吃了虧,才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