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章 江陰圍城,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軍主力抵達武進縣是臘月初六,再推進到江陰城西則是臘月初八。

多鐸當初剛到江南,一共有四十六門紅夷大炮,南京之戰結束後損耗到堪堪三十門出頭。金山寺半個月的消耗拉鋸,又有數門大炮被摧毀,還有些使用過度損壞故障。

總之多鐸能拉到江陰的重炮,總數已經進一步下跌到了二十門。火炮數量的下降,也讓清軍不得不放棄速攻破牆的計劃,轉而考慮多準備一些其他攻城武器,多管齊下。

而當多鐸第一次親自觀察了對面江陰縣的城防時,則是忍不住又微微倒抽了一口涼氣。

戰場的地形並不利於大兵團展開,城北黃公山,城南惠山,還有放運河水帶來的泥濘爛地,把一切原本低窪適合行軍穿插的平原都淹了。

若是在北方,這寒冬臘月的季節,多鐸也不至於太怕水,因為清軍在苦寒之地打仗打習慣了,北方的河流臘月早就結冰了,甚至連黃河表面都能結冰。這才有歷朝歷代河北雄兵趁著嚴寒鐵騎渡黃河的典故。

但到了江南,情況截然不同了。哪怕是小冰期,冬天依然不能讓長江或者太湖結冰,運河水放出來後,只會留下泥濘。

多鐸原先也沒來過江南,甚至他那些主要謀士和文官,不論張存仁還是孫之獬,也都沒來過江南——孫之獬雖是漢人,卻是山東籍的,一直在北方做官。這導致他們原先都沒太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料到最後會需要在大冬天的跟泥濘作鬥爭。

而江陰縣的城牆,經過此前一段時間的搶修,外牆也額外加固了一層緩坡的夯土,質地看著不是很堅固,但絕對能吸收炮彈的衝擊動能,已經接近西式稜堡或者說南陽縣的城牆設定了。

當然,具體到細節,閻應元修的城,跟張煌言修的南陽縣還是有點不同的。

江陰縣更小,城池原本的規模也更侷促,城牆四角原本也沒有角樓炮臺,馬面數量也很少,無法佈置足夠的側射交叉火力佛郎機,用於轟城牆根的蟻附之敵。臨時要憑空造大型炮臺,工程量太大,民夫也來不及施工。

所以閻應元因地制宜,放棄了建造大型炮臺的想法,而是在城西設定了幾個凸出於城牆百步外的小型獨立要塞,只以甬道土堤與主城連線——

對這種設計沒什麼概念的,可以理解為西式稜堡外部的凸出式三角堡,也就是義大利語裡的“rivelino”,義大利人1497年就發明了。

也可以理解為三十年前大坂戰役中真田幸村在大坂城南修建的“出丸”。只不過真田丸只是藏火槍隊的,閻應元修的那些前出式三角堡,每個都可以佈置四門紅夷大炮,而火槍隊也一樣不少。

清軍剛剛抵達時,不瞭解這種凸出三角堡的效果,就想著直接先速攻一把,奪取幾個外圍工事以壯軍威。

他們把僅有的紅夷大炮都拉來對著這些三角堡狂轟,然後組織大量鐵甲士卒直接飛梯登城,覺得這些三角堡藏不了多少人,只要以數十倍甚至更多計程車兵四面圍毆,絕對能拿下。

然而一打起來,多鐸就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這些三角堡之所以造成三角,都是經過嚴密的數學計算的,其外側的兩道三角形斜邊角度,剛好都是跟後面主城牆僅有的那幾個馬面炮臺互相呼應的。

清軍如果沿著那兩條外斜邊蟻附,就會被後側主城牆馬面的紅夷大炮精準側射,打成穿糖葫蘆,火槍隊也可以敞開了側射,讓攻城士兵都處在一條瞄準線上。

而清軍如果繞過三角堡的兩條朝外斜邊、非要從朝內的那一側攀爬,倒是可以防止剛好處在交叉火力線上,但那個位置距離主城牆也最近,只有幾十步,要腹背受敵。

最歹毒的是,閻應元修的這三個凸出式三角堡,其牆頂的女牆垛堞,都是隻有朝外那兩條斜邊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