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沿著長江順流而下,船總是開得特別快。
從南京回蘇州,不過短短兩天半,五百多里的水路就走完了。
沈樹人拐到了方以智這個通才,跟自己同遊赴任、盤桓數月,也算是意外之喜。
船隊剛到太倉劉家港,提前得到了訊息的沈廷揚,就親自到碼頭接兒子。
他已經兩個半月沒見著兒子了,也知道兒子這次是在為家族的利益奔波,為楊閣老辦差,心中很是感慨。
誰能想到,那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傢伙,第一次出遠門辦正事,竟能辦得這麼幹淨。
沈樹人一下船,自然免不了上前行禮,還跟父親介紹了方以智的身份。
聽說方以智是今科解元后,沈廷揚立刻肅然起敬,還頗有幾分竊喜。
他雖有五六品的官身在,但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過是個秀才買監生再捐官的履歷。論學問,一個解元就足夠他仰望了。
“久仰方解元之才名,方解元竟肯折節與犬子下交,實在是我沈家之幸。”
方以智也連忙謙虛:“實不敢當,久聞沈家一門皆有實幹之才,樹人賢弟的博學廣識,方某這些日子也已領教過了,著實受益匪淺。”
沈樹人也居中解釋,說方以智興趣廣泛、交友不看八股學問,沈廷揚這才恍然。
沈家有的是錢,招待客人自然不遺餘力,方以智等人被讓回府上設宴洗塵,海陸鮮匯畢集。方以智雖是官宦人家之後,也著實看得眼花繚亂。
宴席之間,沈廷揚問起正事,讓兒子說一下新買到的官職職責如何,可需要家裡幫襯。
沈樹人也一五一十說了:“……這官職,在管河道曹振德下面辦差,往年多半是做些漕運的輔助工作。
但今年南直隸本地都爆發了賊亂,河道典吏的職責,就改為把蘇松數縣的糧草運到廬州軍前。”
沈廷揚自己就是戶部的官,跟漕運打了多年交道,聽兒子一說,他就覺得有點不對勁。
他摸著鬍子沉吟道:“把蘇松的糧草運去廬州?那不是捨近求遠麼。難道今年江西完全不用承擔朝廷漕運攤派不成了?江西上繳的糧食,都運到軍前了?
否則只要江西還有多的餘糧,由那邊運到廬州,再把蘇松的糧食直接運往北方,不是能省一番周折?”
沈廷揚的規劃,非常符合地理常識。明朝時,湖廣和江西的糧食要漕運往北方,也得先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運到揚州之後過江北上,經邗溝段運河至淮河邊的淮安。
明朝成化年間長運法改革後,南方各省的漕糧最終集結交割點,也都設在淮安。
從淮安再往北的運河運輸成本,朝廷會提前統一定額加徵、由漕運總督負責使用排程,盈虧由朝廷負責。而到淮安之前的運費,要地方上直接承擔。
所以,在沈廷揚看來,如果是安徽地區需要軍糧,直接從江西或者湖廣運到安徽就地使用,絕對比從蘇州徵調浪費更少。而蘇湖地區可以把江西的北上漕糧配額置換過來。
好在沈樹人一路上顯然也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還調查過,立刻解答了這個疑惑:
“父親有所不知,張獻忠之勢已極為猖獗,今年兩湖被破壞甚重,許多良田都已處在淪陷區,楊閣老已經請求以兩湖之糧自守,不會北運京城了。
江西的餘糧,多半也要供給安慶府軍需,堵住霍山以南。更北的廬州府、鳳陽府軍需,就只有靠南直隸了。
今年蘇湖松江等地的攤派,又臨時漲了好幾成,蘇州這邊已經翻倍了,最後好像是加到一百二十萬石。”
沈廷揚聽了這個數字,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蘇州的糧稅本就是明朝最重,往年定額是五十九萬石,但考慮到運輸損耗加派,實際上要運到淮安交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