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科研管理,就得像谷歌那樣,允許員工分出兩成的時間和精力做自己感興趣的奇思妙想,哪怕最後什麼效益都沒產出,也不能責罰。
所以在月初、得知方以智和宋應星經常會在一起切磋“無用之學”後,沉樹人就非常大度地表示:
以後給宋應星安排的專案,都會追加兩成額外的科研經費,可以隨意用於研究別的東西,同理時間上也允許每十天抽出兩天干私活。但前提是賬目依然必須清晰。
錢研究在沒用的東西上,這是能接受的,但直接貪掉就不行了。科研人員覺得待遇差的,可以單獨提高待遇,這是另一個問題,一碼事歸一碼事。
這種待遇在明末絕對是絕無僅有的,無論中外的資本家都做不到。沉樹人如此信任寬仁,也讓宋應星感受到了無比的知遇之恩,也愈發有幹勁了。
宋應星當初寫《天工開物》時,本來就也有涉及一些農業技術,畢竟宋應星本就是歷史上漢人文明第一個記載“棉花摘星抑制頂端優勢”的科學家。
現在沉樹人給了更寬鬆的環境,剛好三四月份又是農忙勸農的季節,他和方以智互相碰撞之下、加上沉樹人也偶爾來點撥幾句神來之筆,還真就搞出了一些東西。
比如,按照沉樹人去年年底原本做的計劃,玉米主要只能在長江以北的幾個府大力推廣,今年主要的重點推廣地,還是劉國能的信陽府。
而江南的武昌漢陽等地,因為水稻的生長週期無法像冬小麥那樣和玉米完美銜接,今年平原田地還是以種雙季稻為主。只有一些坡地、山地可以想辦法種土豆作為補充,但玉米在江南算是沒什麼出場機會了。
可是今年事到臨頭,因為天時不應,計劃不如變化快——崇禎十五年的早春,江南下游地區雨水比較綿密,一改前年浙江大旱時的狀態,似乎是要把前年少下的雨補回來。
長江下游稍稍有點水災,卻導致暖溼氣流雲團在下游就被早早耗盡,中游的湖廣等地降水明顯減少了。
雖然還不至於全面旱災,但至少也會導致一些灌既條件差的田地,無法種出水稻早稻。
農民們當然不會等春雨下雨之後才播種稻種,肯定是還沒下雨就先撒了,所以這批種子白白浪費掉一部分,也是沒有辦法的。
好在方以智和宋應星對農學科學也比較有研究,就建議可以想辦法在這些灌既不足的田地上,臨時補種生長週期極短的豌豆,勉強補一季口糧。
如果今年確認會持續比較乾旱,部分田地種不了水稻,等豌豆收割後,第二季改種玉米也來得及——豌豆生長期極短,兩個月多一點就能成熟了,比冬小麥短整整三個月,剛好可以確保早春下種、依然和冬小麥同時成熟,接上玉米。
得知這個情況後,沉樹人當然不吝在江南的漢陽、武昌、九江三府奔走勸農視察,瞭解農業情況,然後官府組織種子貿易,給農民借貸豌豆種糧,讓補種豌豆。
至於沉樹人的老巢黃州,雖然地處江北,但其部分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一樣也推廣了豌豆。
沉樹人在初次聽宋應星統籌說、早稻灌既不足時、可以補種豌豆救急後,他就忍不住對著宋應星和方以智刨根問底:
“既然早知道豌豆生長期那麼短,那麼靈活,往年為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呢?是產量太低麼?莫非比毛豆\/黃豆還低?
只要比毛豆高,以後就該好好推廣,種植豆子畢竟可以肥田,將來種別的收成就好了。”
對於這個問題,宋應星當時如是解答:“豌豆產量比黃豆還高不少,當然曬乾之後差得不多,往年豌豆不得大面積推廣,主要是不易貯存。
豌豆比黃豆更嫩更溼,而且有些容易酸敗的油分,簡單晾曬無法久貯,朝廷任何情況下都沒法收豌豆納稅,黃豆倒是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