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0章 科教不是分贓,需要實事求是,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有個渠道宣洩耗掉,別去胡思亂想就好了。
而新學要的是實幹之才,學到的東西是要實打實用的,怎麼能和稀泥呢?
朱慈煜琢磨了一下,也覺得豁然開朗,果然還是要堅定立場,不能用分贓的心態搞科技文教。
他便繼續虛心求教:“那五年、十年之後呢?又當如何?”
朱樹人抿了一口茶水:“科教之道,實事求是為首,兼顧公平次之。將來可按照各省納稅人口多少,兵役、徭役多少,按比例分配入學錄取名額。
但這些措施,必須是朝廷的科教事業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之後,才可以實施的。到時候師資力量已經夠用,每年南京大學錄取的人數也可以增多,然後適當寬進嚴出,
入學時按省錄取,給教育資源貴乏地區的、心向科學的學子多一點學習機會。但如果經過三五年的學習,依然不肯發奮向上,不能彌補當初入學時的差距,畢業考試依然無法透過,那就怨不得人了。
到時候,對於這些學業不夠紮實的,可以發回原籍擔任基層數理教諭之職。比如在各府、縣如今正職的教諭之外,另設副職,專管一縣的數理、生化教務。等人才基數大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落後省份難出人才的問題。”
朱樹人此言一出,不僅小皇帝豁然開朗,連張煌言顧炎武都頗覺深謀遠慮。
確實,現在科學教育工作剛剛起步,首先要追求的是把最好的最適合搞科教的人才選出來,集中力量把基本盤做大。
至於公平,那都是將來的事情了,如果連各地的基礎數理教育人才都不足,就算兼顧公平,選上來的也是歪瓜裂棗。為了表面上的公平,如果讓大明的科教工作發展速度拖慢十年二十年的,那才是得不償失。
任何事情的初始階段,都需要鐵腕。朱元章繼承的是一個當時已經用了八百年的制度,而朱樹人現在是另起爐灶,性質能一樣麼。
……
朱樹人的提法,最終經過一番波折,走完流程,也成了朝廷的正式意見。
朝廷宣佈,至少五年之內,不會考慮任何變通。因為眼下最需要的,是儘快擴大大明的數理人才群規模,要把有限的資源,教育出更多實幹之才,現在還不是分贓的時候。
將來,可以酌情按照每二十萬戶人頭稅或田賦納稅人口,給一個南大入學名額,分省錄取。
如此一來,也不用看各省的實際人口來核定名額了,因為隨著大明此前實施了工農分籍,人口本來就會出現流動,尤其是工業人口。要是還跟原來那樣很久普查一次人口、然後定死錄取數字,就不足以反映人口的實際流動。
不過考慮到邊疆苦寒之地對朝廷也有意義,可以在新科的考試中,給兵役人口和徭役人口予以優待。
所以每個省有駐軍兩萬人的,增加一個錄取名額,服役士卒子弟,可以在當地就近考試。有徭役人口滿五萬人的,也就是未來長期搞基建的“國家工程兵”,也可以給當地省份增加一個名額,役籍人口子弟也可以就近考試。
如此一來,也算兼顧了國防和基建,兵、役人口分別一個頂十個工農或四個工農,夠對邊地傾斜了。但入學之後,將來能不能畢業,還是要公事公辦,一碗水端平。通不過畢業考試,還是要刷去回家鄉當數學教諭。
朝廷的解釋在民間傳開之後,反抗的聲音自然也不得不小了一些,畢竟朝廷已經申明,這玩意兒跟科舉不一樣,不是一考定終身,而是會越來越寬進嚴出,進了南大也不等於就富貴,學不好照樣完蛋。
至於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要嚼舌頭搞事情的,朝廷自然也不會客氣。朝廷不會因言罪人,可對於造謠誹謗朝政的,也不會客氣。一旦發現有造謠的言論,錦衣衛就可以立刻抓人,革除功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