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章 南大畢業等於舉人,研究員等於進士,院士等於翰林,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朱樹人就以“時代變了,如今已是科學時代,大炮面前,所有城牆眾生平等。未來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南京城內土地狹小,新學無需設在城內,不必在意城牆保護”為由,果斷要求在城外設學。
確定要在城外大肆圈地後,又有人順勢建議就在江寧鎮上設學,因為南京西南郊一直到馬鞍山,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所和博物院、重工業廠礦了,很適合作為理工科配套。
但朱樹人再次否定,他語重心長跟其他朝中重臣解釋“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差異。大明科學院和江寧、馬鞍山那堆廠礦、研究所,說到底還是勤能補拙,靠實幹試錯推進科技進步的,缺乏以理論指導實踐的思想基礎。
所以,搞基礎理論研究,需要的是相對清淨的環境。不被產業界的雜音干擾。科學院和各大研究所已經有了自己的定位了,南京大學沒必要過去湊熱鬧。
於是最後一番核算,南京大學被設定到了南京城的另一側郊外,翻過紫金山區後,在城東遠郊仙鶴山的平緩丘陵地帶另外徵地建造。
這個選擇,其實也很正常。因為按照歷史的慣性,平行時空那個後世的南京城,一共也就三大片區的大學城,江南的有仙林和江寧,江北的有浦口。
而這個時代長江上沒有大橋,渡江太不方便了,所以浦口肯定是直接排除了。江寧又作為了應用技術和實驗試錯的基地,那麼南大也就只好放到後世的“仙林大學城”了。
只不過,這地方在明朝的時候,地名肯定不叫“仙林”,而是分別稱為“仙鶴山”和“放鶴林”,是後世合併簡稱了。
反正城外的丘陵旱田不值錢,朱樹人大筆一揮,甚至都不用徵地,他直接把內務府在仙鶴山的皇莊撥出了幾千畝地,作為南大的建校一期用地。
當地環境林木叢雜,很是幽靜,開荒過的田地其實也不多。大學第一期辦學,人員規模也不大,朱樹人就吩咐不必過度破壞林木,直接挑選樹林當中的空地蓋房子辦學就行了。等以後丘陵旱田蓋滿了,再考慮多圈地或者伐林。
朱樹人這麼決定,顯然也是受後世教育的影響。他後世也去哈佛和mit旅遊參觀過,那些大學連圍牆都沒有,直接在樹林裡有一搭沒一搭的蓋房子,環境還幽靜不少。
大學真正的價值在於大師,而不是大廈。
考慮到蓋房子和配套設施需要時間,而且教學團隊的磨合、同事的互相熟悉也需要時間,那些“外教”也得先惡補漢語。
朝廷最終把南京大學的正式開學時間,定在了小康八年的元宵節後三天,也就是正月十八。而小康七年這最後幾個月,就先用來做上述的事情,算是“大學籌備期”。
與此同時,禮部也即將在今年的秋闈之後,額外組織一場“南京大學入學招生考試”,鄉試秋闈是九月份,這個入學考試就放在農曆十月半,錯開時間讓禮部能協調人手。
考完後十月底會放榜,排名在前幾百名的,就可以進入南大首屆就讀了。參考資格是隻要有秀才、監生功名,或者更高的,都能來考,
但考試的內容只考數理化,加上一篇實用的申論,選題還是偏向工程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算是給寫慣了八股文的人一點親切感和遮羞布。
不過申論的分數只佔到總成績的百分之三十,相當於高考作文,所以如果數理化太差,只有申論寫得好,也是不可能錄取的。除此之外,其餘四書五經的文科內容就完全沒有了。
這個考試科目的內容設定,當然讓很多隻學四書五經計程車子不甘心,但聽說今年的考制只是試行,以後幾年還會逐步調整。
而且考慮到今年是突然襲擊,雖然大多數人數學成績不好,物理更是完全沒學過,但別人也一樣。
如此一來,一些腦子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