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5章 打好基礎的恐怖潛力,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趣的事情倒是能孤注一擲投入專注。
皇三子朱和坦三歲,勉強也能看出些品性端倪了,學說話、辨識都算是早慧的,比他二哥同齡時認識更多的事物,說話也更全,也懂分辨是非。但因為年紀還小,暫時看不出其他有沒有什麼性格上的優劣,各方面比較平穩。
皇四子朱和址才兩歲,就更看不出性格問題了,從學說話認東西的進度來看,是不如三哥同期的,比較自閉非必要基本不跟人交流。只能再觀察一兩年,看看有沒有改觀。不過這孩子為人上倒是不驕縱,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聽話。
……
這天午後,朱樹人親自跟三個孫子讀完了一本大明科學院最新彙編的博物學圖本,上面介紹的無非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分類、產地。
讀完之後,他又帶著三個孫子去江寧動物園遊玩了一番,讓他們對照著圖冊辨識各種小動物。
攝政王帶著孫子們遊園,當然是會封館的,這也不算什麼特權,畢竟是帝制時代,平時能讓百姓參觀已經是非常與民同樂了。
半個下午的遊覽,最終還是皇三子朱和坦學習速度比較快,對於祖父教的東西辨認得比較精準。
於是朱樹人最後拿出了一塊大明科學院去年剛造出來的新式懷錶,獎勵給了朱和坦,勉勵他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懷錶這玩意兒,按照西方的文獻記載,1462年就出現了,但最早無非也就是一個相對小型化的鐘,在走時精度和抗干擾性方面跟鐘沒什麼區別。
真正後世能考據出有價值實物的懷錶,大約出現在1510年前後,所以如今也不算稀罕了。大明早在天啟年間,就見過最早一批的西方傳入懷錶,沒有發條,沒有齒輪擒縱機構,就是個小號西洋鍾。
不過眼下朱樹人能煞有介事地拿出來獎勵孫子,這塊新懷錶肯定是不簡單的。
相比於舊式懷錶,這款新貨對於顛簸導致的走時不準,已經有了相當的抗干擾能力,也用上了相對標準化的齒輪。
至於擒縱機構的設計,依然有點問題,暫時沒法解決,所以精度依然無法達到後世“航海鐘錶”的程度,但也非常值得鼓勵了。
(注:航海鐘錶一般要求顛簸環境下日累計誤差至少小於五秒,否則的話就無法透過精確計時和查詢航行地當地的太陽軌跡時差來確定經度了。歷史上西方在1735年由英國的約翰.哈里森造出第一臺符合航海經度測算所需的航海鍾,距離如今1677年還有近60年。
後來約翰哈里森又花了20多年改良和推廣,才讓英國皇家海軍用上了經度航行法,那基本上是歐洲七年戰爭期間了(1756~1763),最後還是戰爭的推動加速了技術的應用落地。)
朱和坦拿到祖父獎勵的懷錶,非常振奮。而一旁的兄長朱和坤見狀,不由有些眼熱,死纏爛打表示以後一定好好學習。
最後朱樹人本著公平兼顧激勵的原則,也給了朱和坤一塊懷錶,但是技術要略差一代,是大明科學院五年前的產品。
朱樹人看得出來,自己這個次孫對大艦巨炮嚴謹機械還是挺有興趣的,才五歲就纏著人練習用手槍打過靶了。看到鐘錶這種能展現機械暴力精密之美東西,也愛屋及烏。
拿到各自的懷錶之後,朱和坤不由想跟朱和坦比較,想知道兩塊表的走時精度到底能差多少。兄弟倆也說不明白道理,瞎爭辯了幾句最後還是讓祖父解說。
朱樹人也和藹地教導:“其實也差不了多少,都是靜止放置下,每天快慢兩三秒之間,新表最多比舊錶稍微準那麼零點二零點三。”
朱和坤聽說相差不是很大,也就內心釋然了,表示不稀罕弟弟的新一代獎品。
朱樹人聽了,卻語重心長地說:“看問題不能光看表面,看效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