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到小皇帝滿二十歲,就很合適。
這四年裡小皇帝也要加強學習,他父親實際處理政務的同時,他也要在旁觀摩、模擬覆盤他父親的決策方法,算是一個見習期。
三位皇室兩位閣輔都表示能理解陛下的苦心,一定嚴格照辦陛下的規劃。
處理完大事後,朱常淓又吩咐了些其他不重要的細節,主要是自己的後事。因為他這人信佛,喜歡積陰德,所以倒是對於死後的陪葬和禮儀隆重程度比較看澹,還關照朱樹人一切從簡,就當是給他積德了。
“朕一生好佛,雖享樂無度,卻也不在乎虛禮,只求灑脫。朕活著的時候,你們已經夠孝順了,用度享樂,本朝歷代先帝都不及朕,想來也是慚愧。
山陵崩後就不必太過操辦了,以後你們也要酌定一套禮法,成為定製常法,對後世大明帝王身後事,都要從簡,不能超過我這一代。
另外,我大明如今既然還都於南京,朕也不必歸葬北方,就在紫金山上擇地即可,不要離太祖的孝陵太近,以免不尊。
不過後世子孫,如屆時大明依然未遷都北去、有依然需要葬於南京的,可在朕陵寢周遭,比照北京十三陵依次佈置。”
朱常淓這番話,就是要求體現他跟朱元章還是要離開一些地兒,不過後續皇帝就不用跟他離開太遠,跟十三陵一樣就好。
考慮到南京城外的山區面積小,紫金山一共就那麼大,肯定要節約用地。否則要是大明再傳好多代,紫金山上的小山頭都葬完了,難不成還給後世子孫再挪去棲霞山、幕府山不成?成何體統!
如此一來,也有了一個帝王后事從簡的合理理由,那些跳出來想要大操大辦的人,將來就會被擠兌回去:你讓當今天子佔地那麼多,是嫌大明國運不夠長、不需要省著用紫金山的地皮麼?
後來這個契機,也成了大明曆代陵業從簡的歷史轉折點,讓明朝皇帝不要再在這方面耗費太多民脂民膏,也降低了人民的怨氣,讓大明皇室可以更向近代化國家的皇室轉變,更加親民一些。
要知道,明朝每次有皇帝駕崩,原先耗費的銀錢都是數百萬兩級別的,造陵墓的花費也要幾百萬兩——比如朱常淓他大伯萬曆帝的定陵,就花了八百萬兩,
因為都是皇帝活著的時候就要不斷添磚加瓦、皇帝活得越久造得就越久越大。那麼多民脂民膏,也相當於崇禎時一年的練餉了。
朱樹人執政這些年,靠著明清戰爭把冗官淘汰了一大批,把那些意志不堅定做過偽職的家族統統清洗掉,算是讓大明的世代為官士紳家族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
後來又靠著清洗藩王,把其他宗室旁支的冗員開支也砍掉了至少九成。當時唯一剩下的就是皇族本身的開支還沒怎麼削,有點不能服眾。
現在朱常淓居然自己覺悟挺高的,雖然以後還是不能砍皇帝和太子、皇子們活著時候的吃喝玩樂住行開支,但能把死後白白浪費的治喪費用砍掉一大半,也算一碗水端平了。
或許這也是一個信佛的、看得開的藝術家皇帝,能夠做的少數幾件好事了吧。
朱常淓吩咐完全部後事後,翰林制誥當著大家的面,旁邊還有司禮監的幾個宦官見證,內朝外朝話事人都在,把遺詔的手續走完了。
看到遺詔全部用完印,朱常淓也鬆了一口氣,算是徹底了了心事。
……
朱常淓倒是沒有當天就駕崩,但那次迴光返照之後,他再也沒什麼徹底清醒能處理政務的時候了,
每況愈下又拖了大半個月,最後於隆武十八年八月初二,正式於乾清宮駕崩。
八月初三至初五,朱樹人、朱毓嬋和朱慈煜當然要戴孝守靈,三天不能吃葷腥也不能喝酒。
另外,因為大明其他皇帝都是生前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