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把大逆不道的話掰開了揉碎了講到這種程度,朱樹人的光明磊落也算是徹底被岳父透徹瞭解了。
所以對於大明後續的治理和擴張節奏,朱常淓基本上也是繼續百分百無條件信任,由著女婿獨裁把關,女婿覺得該用什麼節奏推進就用什麼節奏。
哪怕朱樹人的行徑看上去再像“地圖開疆”,朱常淓也不會去懷疑。
何況朱樹人還是很穩的,他很清楚,統一天下開疆拓土從來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一切有悖於“定天下”這一“價值理性”的“開疆拓土工具理性”,那都是捨本逐末。
兩千年前孟子跟梁惠王那段對話,早已說明了一切:“天下惡乎定?定於一。孰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可見天下人心所向、梁惠王的求索,追求的是“定天下”而不是“一天下”,一天下只是孟子回答梁惠王、實現定天下的一種手段,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統一之後人民不用再打內戰、可以少服兵役少服徭役少繳軍糧。
人民的生命安全威脅會降低,被壓榨勞力和物質的程度會降低,所以人民才期待天下一統,期待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如果一個統治者一了天下,但卻繼續窮兵黷武,沒有節制,把“一”當成了目的本身而忘了“定”才是目的本身。
那就是捨本逐末,是被“工具理性”吞噬了“價值理性”,被手段吞噬了目標,這樣的獨夫民賊最後都被歷史的審判誅族了。
朱樹人很清楚,滿蒙被滅之後,其他都不是大明的燃眉之急,眼下完全可以休養生息,哪怕十年八年不對外擴張都沒問題。
只要別浪費了這二十年拉鋸血戰練出來的兵,別讓這一代軍隊無法發揮餘熱白白老死,就夠了。
……
自從隆武十年冬,滿蒙問題解決後,大明就進入了為期整整五年的和平休整。
從隆武十一年到十五年,大明再也沒有發動任何一場對外戰爭,只是埋頭種田,休養生息,恢復民力,恢復北方的生產和人口。
期間只是夾雜著一些循序漸進的基礎設施恢復性建設,把各地年久失修的道路工程和農田水利重新恢復起來。這些投資都是很快看得到回報的,不屬於盲目投資,只要量力而行就是百利無害的。
偏遠的蒙古和東北,也只需要對付一下小規模逃散的頑抗餘賊,掀不起什麼風浪。
五年之後,豪格和東蒙古的餘孽基本上絕跡。
松嫩平原的農墾規模,在這五年裡基本上也是按每年三成以上的速度穩步增長,五年之後,東北平原的人口,都已經達到了當初的三倍,而農田規模更是達到了當初的五倍。
從豪格手中接手吉林地區時,當地大約有六十萬漢人,還有二十萬滿蒙人口,而且滿人基本上都是婦女小孩,沒有成年兵役男丁了。
五年之後,當地總人口達到了兩百萬,而且增長的基本上都是漢人。滿女漸漸被漢人納妾同化了,文化上也漸漸融合認同。而且女人本來就不存在剃頭和鞭子的問題,只要改變一下發型就能融合,非常方便。
庫頁島黑麥和北海道耐寒水稻的種植面積,也是年年往上翻,來不及精耕細作的田土,也可以粗放開墾、燒荒之後,先廣種薄收種上大豆,等大豆把土地漸漸熟化了,再來想辦法種其他糧食,乃至玉米土豆。
反正東北空地多,種單產較低的大豆也不嫌浪費,後世東北地區種大豆也挺出名的。
五年之內,東北的大豆富餘明顯,大明就開始在朝廷的推廣下,擴大豆油貿易。把豆油大量往關內販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