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 學宮建成,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舉才需試,拔用寒士,這條奏疏給了楊安玄改變九品中正製取士的藉口,楊安玄在治內大力推廣儒學,讓適學的孩童有機會入學,就是要得到最廣大百姓的支援。
楊安玄準備透過科舉制來取士,改變數百年來取士的方式,這無異於與世家門閥宣戰,除了要手握絕對的權力外,仍需萬分小心。治大國如烹小鮮,稍有疏忽可以引發大變。
近兩年間,楊安玄不斷透過書信與遠在曲阜的岳丈孔懿探討實施科舉制(1)的可能性。
孔懿肯定了楊安玄透過策試取士的設想,並告訴楊安玄在漢代便對舉薦郡國舉薦的賢良採用策問的方式進行考試,當然寒門百姓幾乎沒有資格被舉薦的。
及到魏文帝用陳群創立九品中正制,透過出身、品德等方式取士,由於魏晉時士族勢力強大,最終變成了士族把持朝廷取士的通道,堵塞了民間取材的道路。
孔懿勸告楊安玄步子不能邁得太大,不要廢除九品中正制,而是同時施行科舉取士,並將科舉取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對士族,一部分面向寒門及普通百姓,把握好兩者的佔比,這樣矛盾會減少些。
楊安玄知道任何改革都有著風險,科舉制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檢驗,等到自己問鼎天下才可能放開手腳施為,眼下只能透過學宮的建成做些嘗試。
下定決心後,楊安玄有意透過平日交談,把科舉取士的想法傳出。
辛何、孔鮮以及寒門出身的官吏都大力贊同,認為開取士先河,足以載入史冊;而門閥士族的官員一片反對之聲。
眾人皆知科舉制優於九品中正制,那麼隨著時間推移,極可能取代九品中正制,讓士族的權力旁落。
贊同也好,反對也動,楊安玄的決心已定,只等學宮建成後借勢施為。
得知學宮建成,楊安玄欣然道:“百年樹人,推廣儒學是利國利民大事。正月初六,愚與諸公一起前往學宮參觀。”
…………
襄陽學宮選址在城西南,佔地八百餘畝,土地原是襄陽劉家、張家所有。
得知楊安玄有意在此修建襄陽學宮,劉家和向家都表示願將土地相贈,楊安玄以地易地,在中廬縣(今湖北襄陽縣西南)以雙倍土地交換,並應允兩家可各選兩名子侄隨楊愔等人一起在弘文莊中就學。
楊安玄在弘農莊中為兒子以及麾下親信子侄辦學之事眾人皆知,無數人想擠進這個圈子而無門而入,這兩個名額無異於送了四個直上青雲的機會,劉訥和張波笑得合不攏嘴。
襄陽世家以劉、習、張、向四家為首,劉家原本居首,如今已悄然改變。習家因習闢疆得楊安玄重用,逐漸後來居上,成為襄陽門閥的領頭羊,而向家家主向疇在楊安玄率軍攻打姚秦之時暗通劉裕,事後被發現,為保家族飲藥自盡,向家害怕楊安玄報復,逐漸遷往揚州,向家的地位被龐家所取代。
說起龐家不少人羨慕,龐家在襄陽士族中毫不起眼,因為跟岑家的關係在楊安玄取襄陽的時候相助,事後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子侄優先入仕,西市擁有的鋪面與劉、習兩家相等,龐清在官府的情面比劉老爺子還大。
得知楊安玄答應劉、張兩家可送子侄入學的訊息,龐清寫信與習闢疆商議,兩人決定捐贈學宮粟米十萬石,錢五十萬,楊安玄許諾兩家各選一人入學。
學宮自義熙七年(411年)開始籌建,歷時四年已初具規模,站在學宮正前門的牌坊前,孔鮮激動地介紹著,“按主公所說,學宮坐北朝南,東西對稱……”
眾人亦步亦趨,跟著孔鮮走過三丈多高的牌坊,過欞星門,走過“登雲橋”,東西兩邊各有一排房屋,供來訪之人歇息;進大成門,是青磚鋪地的大廣場,足以容納千餘人,四周有長廊將廣場圍住,正對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