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李先生(下),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拒絕了。原因很簡單,鄭世安如今正在風口浪尖上。
別看天津橋事件似乎已經平息,但其實,不過是開始罷了。
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
對鄭世安來說,天時就是鄭仁基的態度,地利就是崔夫人的想法,而人和嘛……
實際上,鄭世安現在只佔據了人和之利。
鄭仁基也許不會說什麼,但崔道林依舊得崔夫人關照,這天時地利,都不佔據。
也許用不了多久,鄭世安會慢慢的失去人和之利。
到那時候,他祖孫的處境,可就要變得尷尬了……這種時候,鄭世安更需恪守本份。言慶不過一家奴的孫子,若要人接送,肯定會落下詬病。而鄭言慶自己呢,也不是個嬌生慣養的人。每天走上一個來回,也算是鍛鍊身體,強健筋骨嘛。
“彌勒轉世,天下太平!”
走在鄉間小路上,鄭言慶看見從對面,走了一行白衣人。
這些人似僧非僧,似俗非俗,一邊行走,一邊口呼彌勒。田地中不少農人,見白衣人走過來,紛紛匍匐在地,叩首禱告。鄭言慶不由得眉頭一蹙,心生厭惡。
他知道這些白衣人的來歷,因為這些人,也曾在鄭家田莊裡出現過。
似乎是某個宗教團體的成員,信奉彌勒,蠱惑世人。他們的信仰,不同於道教,也不同於佛教,在鄭言慶看來,更像是一個邪教組織。整天在鄉間傳道,倒也招攬了不少信徒
對宗教這種東西,言慶說不上好感,也說不上厭惡。
不管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罷,都是應時代而生,而興起。五胡亂華,北方大地戰亂不止,漢人十不存一,黎民苦不堪言。人們無力去阻止戰爭,只好尋求一種心靈上的寄託。於是佛教應運而大興,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使人們寄託來生。
而道教呢,則為南方興盛。
南朝無力收服疆土,士大夫只能以清玄寄託。
留戀山水,以各種行徑來掩飾心中的那種悲苦。慢慢的,這玄道也就在上層階級中,流傳興盛。
總之,每一種宗教都有其出現的原因。
但邪教則不然,更多時候,那是一些野心家們的掩飾。
黃巾之亂也好,亦或者孫恩之禍也罷,都是如此。至於後世,邪教更成了斂財工具,令鄭言慶深惡痛絕。這些白衣彌勒,大致上也是如此吧。雖然他們現在還未有什麼特別的舉動,可言慶卻覺得,這些人遲早,會釀成大禍,到時候倒黴的,還是那些百姓。
可他又有什麼辦法阻止呢?
白衣彌勒公開傳道,連官府都不去管。
而且他們又沒有什麼把柄,如果冒然去對付,弄不好會讓鄭言慶自己,陷入其中。
回去以後,要和爺爺說一下,讓他多注意田莊裡的情況。
莫要讓這些白衣彌勒鑽了空子,到時候連累整個田莊的話,那絕對是一樁大罪過。
想到這裡,鄭言慶側身讓開一條路,看著白衣彌勒走過去。
而在他們的身後,那些愚夫愚婦依舊跪拜在田間,不停的叩首,朝著他們的背影,唸唸有詞。
“……彌勒出世時,田一種七獲,米長七寸,白如珂玉,幹甜如蜜;如劫初米四寸也,衣寸從樹生,自然而有……”
大體上,鄭言慶對佛經是一知半解,也不明白這經文,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過他能大致上聽出一個意思:只要信奉彌勒,就可以不勞而獲。糧食不種自長,衣服在樹上生成。
如若沒有出現,那就是你不夠虔誠。
只要虔誠,就會如此……可怎樣才算是虔誠呢?最終解釋權,在白衣彌勒們的手中。
看這情況,好像很嚴重啊!
鄭言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