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小結第五,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的條件,所以才有了婁近垣、劉一明、閔一得。
前面沒有講到江浙全真教領袖李理山(1873-?),他民國八年(1919年)主持的杭州玉皇山福星觀,是全真教在江南五省(蘇浙皖贛閩)的第一座子孫叢林。1937年,日軍入杭,李理山改造玉皇山,先後收容了7000多難民避難,是著名的抗日高道。
1874年,瀋陽葛月清(1854-1934)來到北京白雲觀,由19代律師張宗璿授天仙大戒,操守嚴格。1904年他出任瀋陽太清宮監院,開辦“粹通學校”,招收一些學道的學生,先後在太清宮傳戒700多人。
不過全真一脈也出過敗類,光緒年間,白雲觀有一個漢奸道士高仁侗,也叫高雲溪。
相傳慈禧的母親去世後,需要找個寺廟停靈,於是就派心腹太監劉誠印去附近寺廟聯絡這事。這個劉誠印其實名氣還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慈禧身邊的李蓮英,但實際上那只是慈禧用得比較順手的太監罷了。劉誠印對於慈禧,相當於諸葛亮之於劉備,是給慈禧大事小事都出謀劃策的身邊人。當時慈禧還沒有權傾天下,所以寺廟對這件事都不太感冒,這令慈禧很生氣,要是換了她當權後的那副德性,估計整個寺廟都變平地了。還好,當劉誠印到白雲觀時,受到了全體道士的熱烈歡迎,這也是後來慈禧極為寵信白雲觀的原因,劉誠印也順勢就在白雲觀皈依了道教,拜了方丈劉宗玄為師,甚至被掛了個名譽方丈的頭街。
高仁侗這個道士就是看到了劉誠印的身份,於是刻意與他交往,很快就和劉誠印稱兄道弟了,而這位道士的心思也就慢慢變了。八國聯軍侵華時,高仁侗甚至成為了一個間諜,當年八國聯軍的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就是在白雲觀後花園裡簽訂的。
除了結交權貴,玩政治以外,這位道士一生對道教事業沒做過一點貢獻,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道教內部的思想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道教衰落的必然。
最後是,武當山,雖然明代由於朱棣和張三丰曾經興盛一時,江湖地位一度還曾超過龍虎山。後來,武當山有叫徐本善(1860-1932),統管整個山上的宮觀,相當於總道長吧。那段時間,在他的領導下,武當山強內修、定規矩、清整、嚴律,還在太和宮開辦學堂,把紫霄宮發展成為十方叢林。當然,武當山同樣不可能獨善。
以上是正統道教的大致情況,民間道教處境則好一些,一直穩定發展著,主要是道教已經成為了百姓生活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了。當年王常月從北向南復興戒律,龍虎山的道士下山,進一步刺激了道教的世俗化,陸西星、李西月、柳華陽等人在丹道理論上的發展。三教合一思想的深入發展,出現了三一教、太谷學派、槐軒學派,也說明了儒學對道教思想的接受。
鴉片戰爭以後,國門大開,西學的流佈,西方宗教的大舉進入,太平天國起義以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出現賽先生,德先生,科玄論戰,五四運動等幾次思潮,道教也成為了封建落後迷信的靶子備受批判,其衰落速度更快了。
但是,在歷史大變革的潮流下,不乏“睜眼看世界”的學者。
1918年8月20日魯迅在寫給許壽裳的信中說過,“中國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這麼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說明什麼?說明道教不但與政治緊密相關,而且早就深入到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之中,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鄭觀應(1842-1921),被稱為是近代最具完整維新思想的理論家,他曾經批註整理過大量丹經道書,對道教的價值、弊端認識得非常深刻。
陳攖寧(1880-1969),出身於左宗棠開辦的安徽高等政法學堂,1908年開始四處遊歷,精研道教的養生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