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周太谷:太谷學派 以道補儒1,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周太谷有一個崆峒子的號,就是這麼來的。
道友們會不會奇怪,一個儒學門派,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勁兒和廣成子拉上關係呢?上面不是說了,傳說中廣成子不是和黃帝有過一段交集嘛,廣成子又沒有留下什麼著作的,而他傳給了黃帝的“至道”,就是“慎內閉外”之道就只能透過黃帝研究了。這裡的慎內就是“無視無聽,抱神心以靜。形將自正,心淨心清”,閉外就是“無勞爾形,無搖爾精”,大概就和後世的收視返聽相近。這裡所說的至道就是太谷學問的根源,是和黃帝和廣成子有關係的,現在道友們明白了吧。其實這件事,就給太谷學派提前埋下了道教的一些屬性,也影響了學派內部的風格。
當然了,周太谷後來自稱學問是以儒為宗,來源自然就是正統的,“上承四聖,旁道二氏”,揭示“九經四子不顯傳之秘”。既然是以儒為宗,當然就視自己為儒門正統的,上承的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這就是四聖,二氏就是佛、道,那麼周太谷把自己的學問稱為聖功就沒人敢反對了吧。
悟道“明道”以後,周太谷在邗江(揚州)一帶開始收弟子,傳授自己的聖功,開創了太谷學派。當然了,當時並沒有太谷學派這個叫法,總之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了。
後來韓子俞和陳少華二位也來找他,發覺這位曾經指點過的小友學問已經高出他們太多了,於是轉過來就拜他為師。韓子俞後來說:“循太谷之言而習之,或三年,或期月,內可翼聖,外可翼王”,這件事在太谷學派內部被傳為佳話。
不過,據街坊鄰居們悄悄議論說,周太谷這人有點怪怪的,有好事者就打聽怎麼回事,熱心人就會繪聲繪色地講一遍:“這位周先生經常說自己有神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還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總喜歡弄些神神鬼鬼的東西。跟著他的那些門人弟子們經常在院裡一坐就是半天,據說是修煉長生不老的仙法呢。”
為了配合一下,好事者便問:“那有沒有聽到他們說些什麼,也學一點仙法呢?”
“那還真聽不太清楚。講的什麼呢,咱們沒文化,也聽不明白,聽的多了也只記住了一句,我說說你聽聽,別說是我說的啊。”
“自然,一定保密。”
“就是‘煉氣辟穀,通陰陽奇賅、符圖罡咒、役鬼隱形’,雖然不明白,總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還有沒有別的,來,抽根菸,再說說。”
“別的啊,要說這位周先生是有大學問,經常寫幾首詩,聽說讀書人都說好。另外周先生的字那是非常好,跟他求字的人可多了。好啦,家裡還燜著肉呢,我得走了。”
太谷學派搞的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本來滿清對道教控制得就異常嚴格,時間一長自然會引起官方的注意。嘉慶十九年(1814年),兩江總督百齡派人把周太谷抓了起來。周太谷也是個神人,發動了忽悠技能,成功策反了獄卒把他放了。逃出來以後,周太谷當然不敢再明目張膽得到處晃悠了,他躲到了揚州,直到百齡死了以後,又放心地大搖大擺地重新出山。
道光十一年(1831年),自覺大限將至,周太谷就把兩個最得意的弟子張積中和李光炘叫過來,詳細安排學派的後事。
張積中和李光炘是表兄弟,早年曾經和周太谷辯論過三天三夜,被周太谷的學問所折服後便拜在了他的門下,進而成為太谷學派最重要的二代領袖。按照師傅的安排,張積中北上山東去開拓新市場,李光炘則繼續拓展南方的市場,大約就是以江蘇為中心向安徽等地發展,從此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挑起了學派的大梁。
1832年四月初一,周太谷去世,兄弟二人繼續一南一北發展,實質上,此後的太谷學派已經一分為二,稱為南宗和北宗。山東一帶的張積中為北宗領導,南方的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