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非武俠之丘處機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面簡單聊一聊全真教的教義、功法等方面的內容。
王重陽給全真教的定位非常明確,“忠君”加“修煉心性”,在這一基礎上改造傳統道教而來的全真教,“內修真功,外修真行”。首先得適應這個亂世,能夠存在、生存下去,才談得上修行,所以全真道士在精神上安撫歷盡苦難的百姓,得到統治階級的扶植,在內修煉真靈,追求仙道。
內修方面,全真教不同於傳統道教的修煉,雖然也講究性命雙修,但卻反對由外丹入手而肉身成仙的理論,而是對鍾呂內丹思想加以繼承和發展,並且更加註重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更多的是從元神、真靈的修煉上下功夫,說白了就是靈魄成仙,這就是“全真而仙”。
外修方面,受宋代理學思想影響,特別是那個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慾”理論,全真道士對自己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苦已利人,不僅出家清修,而且清規戒律之嚴也創了新高。按照王重陽的觀點,捨不得肉身的享受,哪能心無旁騖地修煉元神?另外,利人則涉及了儒家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道士同樣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這一點是不可能迴避的,所以這同樣被視為全真而仙的基本條件。
馬鈺接掌祖庭以後,修道思想是以清淨為核心的,清淨的境界就是體悟無為、自性的結果,是他認為能夠最終成仙證道之路,也是他在哲學範疇所能達到的最高層次。在三教合一方面,馬鈺贊同和吸收儒家的倫理觀,但是否定他們的倫理思想,因為這是對精神修煉的束縛。佛教方面,他主要是吸收和借鑑了禪宗的思想,尤其是認同道、佛的空無本源之說。馬鈺的內修功法中,有很多與南派惠能的攝心法相同,可惜,一心參悟,澄心蕩念,無為大道卻未走遠,剛逾花甲便駕鶴西歸了。
馬鈺留下了數百首詩詞,水平也是極高的,這裡引用一篇他羽化前幾個月時寫的一首詞,可以體悟一些這位道門高人的境界。這首詞名為《琴操?歸山操並序》,至今在馬鈺老家煙臺牟平區範園裡仍有這塊石碑,字跡宛然。實際上,馬鈺早就有感於自己即將歸去,在與僧、儒老友聚會時,請了一位王道士鼓琴,因琴聲清越悠長,如出塵天籟,大家難得沉醉其中,更是吸引來四鄉居民。琴聲漸消,馬鈺心有所感,便提筆寫下這首詞及序:
鈺與雲水僧竺律師、殿試範壽卿相會於郡城之北三教堂,因焚香宴坐,命酈州道士王大師鼓琴久之,亦一時之勝會。日昊則有鄉人云集,由此作琴操,蓋鈺有歸真之意也。丹陽馬鈺。
能無為兮無不為,能無知兮無不知。
知此道兮誰不為,為此道兮誰復知。
風蕭蕭兮木葉飛,聲嗷嗷兮雁南歸。
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猶貪痴。
傷人世兮魂欲飛,嗟人世兮心欲摧。
難可了兮人間非,指青山兮當早歸。
青山夜兮明月飛,青山曉兮明月歸。
飢餐霞兮渴飲溪,與世隔兮人不知。
無乎知兮無乎為,此心滅兮那復疑。
天庭忽有雙華飛,登三宮兮遊紫薇。
道友們有緣煙臺一遊,可以探訪一下這座石碑,不過現在已經用玻璃罩子保護起來,不能觸控當年的歷史,只能悟一絲歸真之意了。
關於馬鈺的內修思想,其成就實則並不低,這裡就不再多講了。
丘處機是全真教發展中功績最為卓越的,在他掌教以後,全真教規模空前擴張,上有皇權支援,下有百姓崇信,宮觀、弟子數量迅速膨脹,和龍虎山一南一北分立,這是王重陽一直希望而未能實現的遠大目標。
思想上,丘處機繼承了王重陽和師兄馬鈺的核心,同樣主張清心寡慾,“一念無生即自由,心頭無物即仙佛”,在基本理論方面,真正做到了內修心性和外修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