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當道教遇上北方的王朝更替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一種殺掠和鎮壓的瘋狂行為,“自京師至黃河數百里間,並邑蕭然,無復煙爂屍骸之屬,不可勝數屍骸”,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里,這是當時的寫照,並且在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直沿續著這種惡行,道教的發展怎麼可能不受到影響。
面對這種異族的血腥入侵,當時沒有機會,沒有條件或者不願意南渡的漢人,對現實的那種無力和絕望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於是除了嘯聚山林以外,就是信仰道教、佛教,追求精神安慰以期麻木自己了。於是,在女真人的統治下,大量漢族士人、儒士投身道教,在金熙宗和海陵王的統治時期,北方新道教迅速發展,先後出現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有關這三大新教派,後面再有單章詳細講。
熙宗從小就接受漢文化接受儒學,所以他曾加封孔子的四十九代孫孔璠為衍聖公,對於漢族本土的道教也不排斥,曾經派人賞賜太一教主蕭抱珍。至於為什麼只賞賜了太一教主,大道教和全真教沒有賞賜,一來是時間問題,二來是地域問題,這個太一教可是在女真人的老巢阿城發展起來的。
1140年,南宋和金國議和,1142年“皇統和議”簽訂,雙方劃淮水南北分治,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熙宗也有了閒工夫搞內政建設,於是設定了道司、道錄、道正等道官加強對道教的管理。
是政治家也是殺人狂的海陵王對宗教就並不怎麼感興趣了,特別是對佛教偏見更嚴重,他和宰相聊天時曾經說到過,佛教的那個什麼佛本來就是一個小國的王子,能放棄富貴生活甘心苦修,這還算不錯,但那些和尚們,不是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的,就是遊手好閒的沒有出路的市井無賴,混不下去了就跑去當了和尚。正是有這種偏見,在他統治的十年裡道教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總體上來說,這一階段,有了新的市場需求以後北方新道教應運而生,屬於建設階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