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傷太平之業,失四海之望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先問一問神仙。可笑的是,如果神仙給的指示不是自己期望的那一個的話,沒關係,那就再來一次,還不滿意也沒關係,再來一次,反正總會有滿意的時候,這時候才會高高興興地去處理。
於是,在陶仲文的指導下,一心追求長生的嘉靖天天沉迷進求仙大業中,耗費之大幾乎沒辦法計算。
好了傷疤忘了疼,幾年以後在長生的誘惑下,嘉靖決定重新開爐煉丹。按照陶仲文建議,嘉靖在太液池西邊修了座佑國康民雷殿,成了他天天講道修玄,煉丹求仙的新據點。沒用多久又開始搞起了紅鉛,為了原材料,在1547年、1552年、1555年三次大選,先後有七百六十多名8-14歲的幼女、少女入宮,專門用於取首經,“供煉藥用也”。
1547年,嘉靖加陶仲文為光祿大夫柱國,而且領著大學士的工資,1550年,又被封為恭誠伯。當時王士貞曾說過:“方外雜流無至公孤者,而陶仲文至少師、少傅、少保,封恭誠伯,歿後諡文康惠肅。文臣至三公、三少相兼得四字諡,皆曠代絕典。而生時恩禮隆重,權勢燻灼,亦近世所無。”
1556年嘉靖加封自己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可能是感覺這個封號不短,後來又給自己封了一個更長的“九天弘教普濟生靈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鏡萬壽帝君”,然後又感覺這個封號有些方面還是沒有體現出來,於是又給自己來了個封號曰“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嗯,這下勉強算差不多吧。還得承認嘉靖的確非常孝順,雖然父母都不在了,但是自己有的父母沒有享受到總是感覺對不起他們,於是順便也給爹媽封了號,捎帶著給老婆也來了一個,滿滿地一起陪他上天當神仙的希望。
實際上,邵元節為人是比較謹慎的,而且很會揣測上意,在得嘉靖崇信的時候也沒有胡作非為,甚至晚年舉薦陶仲文的舉動頗有功成身退的意思。陶仲文在這方面就不如邵元節了,陪了嘉靖二十年,在權臣、藩王之間左右逢源,經常干預朝政。所以,陶仲文在《明史》中有幸被選入《佞幸》傳中,實際上邵元節也在裡面。佞幸道友們應該都理解吧,就是靠諂媚而得到寵幸的意思,所以,史書中把陶仲文定性為不是一個好東西。
陶仲文還曾經給嘉靖推薦過幾位“能人”,包括段朝用、龔可佩、藍道行、王金、胡大順等,這些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各自都具有一身忽悠人的本領,組團把這位糊塗皇帝給忽悠得相當膨脹,甚至學宋徽宗也來了一個集天仙、教主和皇帝於一身,也算是給陶仲文摸了一臉鍋底灰。
實際上把陶仲文的定性為奸人的根源並不好說。道友可能知道,據說清代曾經大規模銷燬明代的史料,並組織人大肆篡改歷史。《明史》是清人所寫,屁股本來就是歪的,寫出來的東西需要我們綜合各種文獻慎重考證、分析著來看,所以邵元節或者陶仲文的是是非非,得多方面佐證後再下結論。但是如果沒有嘉靖這麼個皇帝,這些所謂的佞幸也就不會出現了,這麼說根還是在嘉靖皇帝身上也沒毛病吧。
學者們研究發現,“壬寅宮變”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大明從政治還算清明迅速向著腐敗轉變的拐點。
由於嘉靖把道教視作長生的唯一希望,為此天天齋醮不斷,這也就算了,更為荒唐的是,他還運用著道教思維來處理軍國大事,頗有“道術治國”的神秘主義風格。
隨便舉個小例子,當年大同左衛指揮叫王鐸,他有個兒子叫王三,由於種種原因王三投降了韃靼,然後就是經常帶著北方這幫傢伙來打秋風,很是令邊軍頭疼。1544年,非常幸運的是,王三被一個叫劉玘的小兵給抓住了,其中的鬥智鬥勇和艱辛的過程嘉靖沒理會,卻非常執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