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懷古武當,追思成祖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皇帝都如此重視了,那麼就先稍稍講一講武當山的建築規劃。
前面講過,杜光庭確定了天下道教名山的洞天福地,其中武當山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如果參觀過武當山的道友聽一聽可能更直觀一些,雖然有一些建築看不到了,比如靜樂宮深藏在丹江口水庫下面了,但還是能看到當年從宏觀到區域性的匠心獨具。
總體格局上,朱棣否定了元代時武當山的那種以紫霄、南巖和五龍這三大宮觀為核心的鼎立式的佈局,而是確定了以天柱峰為核心的主線式的設計方案,以真武大帝從出生到成仙的歷程這一條主線,同時又在整體上劃分出人間境、仙山境和天國境這三大主題,這也算是一條主線。這兩條主線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結合,均從山腳向峰頂逐漸推進,最終到達天柱峰主峰的金殿達到高潮而結束。
朱棣之所以接受了這樣設計,當然是因為這一方案完全是以真武為核心的,皇帝心裡想的是什麼,下面那幫人清楚著呢。真武的事蹟主要是參考了道教經書中的記載以及民間的傳說,共設計了三大主題:
第一主題是從真武出生開始的,展示的是他作為凡人時的生活,所以山腳下的第一個宮觀就是靜樂宮。傳說真武就是投胎古靜樂國的善勝皇后出生,而靜樂宮就是古靜樂國的均州城內的一座道觀。由於靜樂宮是真武出生地,所以地位非常高,表現在建築規模、宏偉程度上也是僅次於玉虛宮,排在眾多宮觀中第二。如此富麗堂皇、盡顯人間富貴的美景,襯托出真武不被世俗繁華所累,擁有一顆至誠至堅的求道之心的品質。
可惜,如此華麗的建築早已荒廢,早已經沉眠在山下水庫的水底,成了蝦兵蟹將的宮殿了。
在武當山腳下以靜樂宮為主體的這一部分建築還有遇真宮、修真觀等,共同展現的是人間境的主題。
一路向上,接下來是佔地最廣的仙山境,大約是從山腳的仙關開始一直到海拔1400米的朝天宮為止,那裡離主峰已經很近了,是整個武當山的主體部分,宮觀最多。仙山境還有很多相關的建築,或依山借峰,順勢劈路,或據峰設點,臨崖架屋,或入巖布廟,曲徑通幽,好一派仙山仙境的氣象。
仙山境的主題是講述了真武的修行歷程,又分成了三個小主題:
第一小階段講的是真武修行初期,立志修仙,於是離開父母進山修行設計的。修行初期總是會有點想家思凡,所以這一部分設計了真武要下山看看父母,結果遇上了紫元真君的場景。真君當然是專門來等真武的,於是經過一番點化後,成功地把真武動搖的向道之心堅定起來,接下來自然是又回山修煉。以這段故事為主線,設計的建築有復真觀,這是真武用心苦讀的地方,回龍觀就是真武思凡回家的地方,還配有一些自然景觀及小建築物群。
第二小段則是反映了真武堅定了道心,了斷塵緣的主題。安排的故事則是由於皇后極度思念兒子,便派人想把兒子追回來,真武便隨手一劍劃出來一條大河,母子二人隔河灑淚分別,從此仙凡兩隔。
第三小段則是真武歷經種種考驗而修成正果的主題。在潛心修行過程中,真武先後經歷了美色誘惑、捨身救人等考驗,最終功德圓滿,得道飛昇。
仙山境是以玉虛宮為中心,這也是整個武當山最重要的宮觀,是武當道教事務的核心所在。
最後一境就是天國境了,是真武成神後上班的辦公場所。天柱峰是武當山的主峰,這裡的金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的規制是一樣的,裡面就是整個武當山的靈魂、核心人物真武大帝,傳說這個真武像是以朱棣為原型塑造的。天國境的建築除了朝天宮和太和宮、金殿以外,還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等,其中太和宮是這一境的主體。
總體來說,武當山這三境是參照道教的天、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