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吳筠的修道思想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理順了道的概念以後,這就有了仙是可以修的基礎,那麼如何修仙,修仙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等問題就需要知道了。吳筠專門寫了篇論文《神仙可學論》,首先明確神仙是存在的,這方面可以說是繼葛洪以後明確神仙存在的第二人了,既然神仙存在,那麼就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修成的,就是“學之所致”。接著又論述了修仙的原則、基本的修煉途徑等,特別是重點提出來要對修仙修道過程中的種種錯誤做法加以摒棄,並且總結出“七近”、“七遠”之類的,總之還是那句話,珍惜生命,遠離外丹,必須高度、認真地重視精氣神修煉的內丹之路。比如在《神仙可學論》中開篇就說“度世永無窮”,“七遠”就是吳筠提出的在修煉成仙過程中不能犯的七種錯誤:比如不知形與性的關係以守形全性,命定性情是吳筠理論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下面再單獨講一講。再比如心志不堅,這更好理解了,心誠則靈嘛,修仙這種最高階的追求要求自然也最高了,哪怕是對仙道有一絲動搖都不可以。吳筠的遊仙詩中有這樣一句“因知至精感,足以和四時”,沒有堅定的信念,仙路是與你無緣的。其他的還包括強以存忘為一體,繆以道識為悟真,去形體以敗散為期;追求名利,《逸人賦》中說“以鴻名為糟粕,以大寶為汙垢”就是這個意思;壯年為情色所困,老後傷殘不補;追求外丹,忽略本身;外表清譽,實則滿心算計,《逸人賦》中“為無為以成性,事無事以澹慮”就是這種表現。總結起來,大致就是說求仙的方法不能有錯誤,而且是不能有絲毫錯誤,修煉的方向更要選對,不能走歪了,剩下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要絕對努力才有希望成仙。總之,神仙是的確有的,不要說我沒見過就不存在,你沒見過的東西多了,“仙實有,修可得”。怎麼修呢,吳筠的神仙思想的核心就在此,簡單總結就是:性耽玄虛,希高尚行,恭慈密修,恬乎攝生,奮機靜安,補過堅操。全部展開講的話內容比較多,主要是講起來還比較枯燥,所以咱們就不再展開了,不過吳筠對“性”是相當重視的,可以說不修性就不可能成仙,而且“全自身之性”是學仙的第一步,這就是他對心性修煉態度,這也正是他否定外丹學那種肉體永生的理論的原因。經過吳筠的總結,可以說堅定了大家對神仙是可以修煉而成的信念,宋代有學者高度評價他是“演休息之方以勉學仙之士”,這實際上相當重要,仙路漫漫,是個苦差事,他給了後世修道人以信心和指引,也是對道教的義理的豐富和完善,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對佛教的一種攻擊。為什麼這麼說呢,道友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下面簡單講講。下一篇中會講到另一位丹道泰斗張伯端,他是出現在《西遊記》裡的人物,詳細的後面自會分解。大家坐好,先聽故事。話說有位得道高僧,自以為修成了上乘禪旨,有一天來找紫陽真人炫耀說:“老張啊,最近我神功大成了,入定以後元神出竅,幾百裡轉瞬就能來回,羨慕不?”紫陽真人一笑,說:“大師啊,我是真的太羨慕你了,這下可以和你一起元神出遊了。咱們現在就找個遠點的地方,嗯,至少得5A級的景區,您帶我去遊玩遊玩怎麼樣,也讓我瞻仰瞻仰您的遺……咳咳,風采?”和尚那是極為滿足:“好說好說,你想去哪玩?”紫陽真人暗中撇撇嘴,恭敬地說:“都聽您老的。”和尚想了想,唉,想當年上學時地理課沒好好學,神功練成後也還沒來得及四處走走,這哪也不知道啊,對了,這裡離揚州不遠,聽說那裡的瓊花出名,美女……嗯,罪過罪過,於是便說:“這樣吧,太遠了怕你功力不夠,咱們去揚州看瓊花怎麼樣,估計你現在的功力也差不多能去。”紫陽真人暗自鄙視之,就這點功力,看你怎麼出醜,口裡卻連連稱是。於是二人就找了間淨室,這可是關鍵,要是隨便在山裡一坐就元神出竅,來個老狼、老虎什麼的把肉身吃了就真成了兩個茶杯了,所以事前安頓好肉身是很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