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道教界也有詩仙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54年,天寶十三年,吳筠第二次被唐玄宗詔進了京城,二人在大同殿聊了聊從第一次分別後的各自經歷,吳先生妙語連珠,風趣幽默,把皇帝李隆基說得心情愉悅,當時就安排他進了翰林院,這是打算讓他長期留在身邊不放他走了的節奏。至於原因,想來道友們都猜得出,自然是長生成仙那點事,希望吳筠分享分享他的長生之法,長生路上拉兄弟一把。吳先生雖然當年科舉失敗,但還是有真學問的,加之多年的四處遊歷,參研道法,見識也不是一般的高,皇帝的那點心思自然能看得通透,一手太極玩得爐火純青。

既然在京裡當了官,那麼皇帝也不著急,來日方長嘛,早晚還不能從你那裡挖出點實惠?於是李隆基就時常請吳筠過來聊聊天氣、道法、軍國大事等等,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偶爾請教一些長生之道,顯得也不那麼突兀。吳筠情商很高,又很會把握尺度,也不會隨意參與國政,偶爾稍稍提醒一下皇帝有些過錯的地方,皇帝也不會感到難堪生氣,反而感覺他非常摯誠,就更加看重他了。

最後吳筠也是被李隆基問得沒辦法了,有一次就說:“陛下,現在啊,流行的道法那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不可計數了,不過我認為,它們加在一起都比不過老子五千言,就是《道德經》,其他的都可以說是在這五千言的基礎上發揮引申,就一些細枝末節大加發揮,唉,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浪費紙墨罷了。”

“那神仙是怎麼修煉成的,長生的功法總有吧?那什麼,有沒有簡單點的,不費時間的,我也試試?”

“這個嘛,修道修仙什麼的,這都是我們這些山野俗人們才去做的事,而且沒有捷徑,就是個水磨功夫,積年累月,受盡各種苦還不一定能成,所以您這種人皇,肩負著國家的興衰、萬民的生活,實在不適合走上這條路,內聖外王這才是您需要專注的事啊。”

吳筠對皇帝一直想成仙這件事感覺也真是很無奈了,我這還在探索仙道的路上呢,哪有閒工夫陪您胡鬧,不過幾句話也不能真就應付過去,所以就加班寫了三篇《玄綱論》,“您先看看這個,以後咱們再討論。”

玄宗對《玄綱論》很重視,挑燈夜讀,第二天早早就請來吳筠說:“吳老師啊,拜讀了你大作,深感你已跡參洞府,心契衝冥,寫的文章義博文精,詞旨奧省,如此宏闡格言,發明幽致,讓我手不釋卷,百讀不厭,……(此處省支一萬字)是越讀感覺越玄奧啊。你這麼高學問,我認為翰林對您來說都屈才了,您這水平當宰相都足夠了,以後可要多多為我出謀劃策啊。”

由於吳筠受到皇帝的重視,聲望越來越高,所以很多高官貴族紛紛表示親近,比如刑部郎中元沛的寡居的夫人劉氏就受籙於他,影響的一家人也有很多投身於追求仙道而不仕的。

唐玄宗對於道教的態度前面詳細講過了,在《道德真經疏》中可以看出他的理身、理國兩大宗旨,當然,這裡面有多少是吳筠的功勞不好說,不過理國理身的思想是司馬承禎最早提出來的,他認為理身清高,理國無為,把道教和治國之道聯絡起來,唐玄宗深感正確,聖人理國,理身以為教本,失理國者復何為乎?但理身爾,故虛心實腹,絕於忘知於無為,則無不理矣,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理天下之聖人睹行隨之不常。更深入的思想不再講了,但唐玄宗並非是個糊塗皇帝,他對道教、對治國有著很高的理解,當然,涉及長生的問題時智商總會低下來,這也不止他一人。

雖然沒有挖出來什麼具體的長生秘法,但是李隆基還是能夠堅持節儉,注意保護民生,剋制自己的貪慾的,所以當吳筠勸他不要沉迷仙道應該好好當好皇帝這個最有前途的職業的時候,玄宗也能夠坦然認可,也就更加重視、欣賞吳筠了,當然這樣也是得到了吳筠尊敬。

由於吳筠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