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三一教教主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清楚,當時有嘉靖、嚴嵩在上面胡折騰,地方官更是玩命刮地皮,倭寇還時不時地還會來福建沿海搶掠,百姓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就可想而知了。

與談倭色變的巡撫阮鶚、總兵劉顯形成鮮明的對比,林兆恩在抗倭方面的表現卻是相當出色。當時戚繼光就是在福建抗倭嘛,林兆恩不但出錢出人大力支援,還多次親自帶領門人弟子們戰鬥在前線。為了防止疫病流行,林兆恩戰後又帶領弟子們及時處理死屍,有時候二千多、三千多,更多的時候達五千多,一萬一千多具,幾十、幾百具的時候簡直都無法計算。這些傷亡絕大多數還是當地的百姓,那些年倭寇動輒萬人規模,甚至敢圍著縣城打,以戚繼光的能力,能把倭寇打敗,殺幾百人就算是大捷了。當然了,如興化之戰那種一次殺敵五千的大勝仗也有。

可以想象得出來,當時的百姓是生活在什麼樣的黑暗之中的。林兆恩盡散家財,修橋補路、賑災治病,給無家可歸的窮苦人提供錢、糧,收留孤寡老幼,真的是“舍家紓難”,他的所作所為比地方官強出了八條街,所以他在民間聲望越來越高,追隨他、信仰他的人怎麼可能少?

對了,有著多年抗倭經驗的林兆恩還寫過一篇《防倭管見》的論文,對於如何抵抗倭寇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可惜當時的混蛋政府怎麼可能有人關心這件事。

後來,林兆恩出資修了一座戚繼光祠,同時作了一篇《南塘戚公畫像文》,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抗倭英雄的敬意。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繼光專程到福州拜訪林兆恩,二人相談甚歡。林兆恩給戚繼光講了一番他的教義,他的理想的社會,以及他正在做的事情之後,令心情鬱結的戚繼光心情開朗,臨行前說:“我受先生之教,不覺病之去體。”

所以說,林兆恩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戰鬥在抗倭一線,致力於造福當地人民,他的言行就是他的三教合一理論的堅實地基礎,也是三一教吸引眾人加入的核心動力。

萬曆十三年(1585年),在外遊歷的林兆恩終於回到了莆田,此時他的地位已經被烘托得神明無異了。既然大勢已成,兩年以後,他便在弟子們的擁護下順勢成為三一教第一任教主。

三一教不是要合三為一嘛,如今教主正式上班了,各級班子也搭建起來了,是時候起一個配得上身份的名字了。萬曆十二年(1584年)時,68歲的林兆恩被一眾門人尊為夏午尼氏。這裡用的“尼”字是很有門道的,三一教解釋說孔子字仲尼,老子字清尼,釋迦字牟尼,這三位聖人都是尼字輩的,作為合三教而一的聖人,林教主的名字中當然也不能少了這個“尼”字啊,這樣就和三教聖人真正齊名了。從此以後天下就有了四個頭銜,孔子是“儒仲尼氏執中一貫聖教度世大宗師”,老子是“道清尼氏守中得一玄教度世大宗師”,釋迦是“釋牟尼氏空中歸一禪教度世大宗師”,林兆恩則是“夏午尼氏道統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師"。

在三一教的門人看來,以後就不再有什麼儒、釋、道了,而是儒、釋、道合一而夏了。按道理說我們的林教主的地位應該是在三教聖人之上的,不過儒家講究謙虛,所以林教主就勉為其難與三教聖人平輩論交吧。

林教主享受教主的日子就不再多講了,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十四早晨,林兆恩因病過世,壽82歲,葬在了華亭鄉后角村三一教石門祠右側山坡上。

林兆恩留下的文字不少,有學者統計過至少有45種,徹底佚失的有19種,國外有14種,而國內僅存9種。這些作品經門人弟子加以整理結集,主要有盧文輝編撰為《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一教主夏午尼經》,林兆珂編的《林子年譜》,再傳門徒董史編的《林子本行實錄》。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又稱為《林子全集》,按易經中的元、享、利、貞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