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劉一明:混俗和光 易道同一3,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面再講一講劉一明理論、功法方面的東西。
經過無數前輩高道們的探索和努力,從後天返先天這條路已經是內丹學的基本定理了,劉一明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用先天一氣的概念構建了自己的內丹修煉和宇宙生成體系。
前面講劉一明悟道前就重點看過《西遊記》,這本書估計沒人不知道,不過每個人從裡面看到的東西卻有千萬種,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情節、人物,而劉一明則是從內丹修煉者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的,最後把這些感悟寫成了《西遊原旨》。那麼劉一明眼中的西遊人物和故事是什麼樣的呢?一句話可以概括:“西遊之道,造化之道”。其實講起來還是特別有意思的,比如唐三藏就是由五行而構成的太極具化而來的,沒有偏科,所以誰吃了都有效果,都能長生不老。孫悟空呢,他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嘛,那不就是先天一氣的具體化嘛。沒聽說過吃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吧?因為他不再是五行俱全的,他的五行屬性是水中金,代表的是純陽。八戒則是木中火,代表純陰,沙僧則是居中調和的黃婆,先天土。在此基礎上再看裡面的故事就有意思了,比如悟空收八戒,就是取坎填離,再收沙僧,就是收伏真土,這樣就可以用土調和了。
類似這樣,從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開始,到最後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結束,劉一明分析了全本《西遊記》中每個出場人物、妖怪,每個情節、故事,對裡面所包含的內丹修煉方面的東西全都找了出來,都用內丹修煉加以解釋,讀起來完全是另一種感受。比如觀音院那節,黑熊精和觀音院著火就是心腎相濟,後來黑熊半道又跑了,就成了陰陽不交,如此等等。也難怪很多人都認為《西遊記》是邱處機寫的,按劉一明這麼看,如果不是道門高人,怎麼可能把內丹修煉寫得如此精彩,外行人看到的是有精彩的故事,內行人看到的是精彩的內丹寶典。
透過《西遊原旨》可以看出來,劉一明對先天一氣、靈根是有自己的理解。先天一氣是宇宙的本源,是混沌初分之靈根,意思就是說宇宙生成是從先天一氣開始的。在這個前提下,這個氣就是一個具有了本體意義的東西了,在三教合一的前提下,推而廣之,太極、道、金丹、圓覺等等本質上都是這個先天一氣,同樣都是宇宙的本源。進而說,人的生命、氣質、性命這些存在於宇宙中的東西,自然也是由先天一氣構成的。如果再用佛教的理論解釋,先天一氣是一種虛寂、混沌的狀態,所以它不可描述、也理解不了,這就是真空、妙有。
不可說也得說,要不怎麼教徒弟,讓後人明白呢,於是劉一明就畫了一個圓圈,還解釋說:“不可以言傳,不可以筆肖,擬之則失,議之則非,不可圖,不可卦,亦不能圖,不能卦”。接下來又在這個圈上畫一豎,再解釋一番……
既然先天一氣是本原,那麼陰陽、五行、萬物都是由它演化而來的。有了這種演化,劉一明就把萬物分出了先天和後天,包括五行在內,同樣有陽五行和陰五行之分,再參照河圖,於是萬物生於陽五行,而成於陰五行這一理論就有了。
劉一明的易學功底很深,道友們知道河圖和洛書,一先天一後天,是宇宙陰陽五行生剋的顯化,河圖表示先天,主靜,是宇宙生成的展示,而洛書則表示後天萬物的生剋制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這一思想也是當前易學界的主流一致。劉一明就是很巧妙地把太極、一氣和河圖聯絡起來,用這個大家都認可的東西表達出來,完善他的宇宙生成的理論。
接下來,當先天一氣展開以後,就有了兩儀、四象、八卦,有了萬物化生的顯現,具體是如何一個過程,劉一明講得非常細,內容也多,就不展開講了,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看看他的《易道闡真》。另外在寫這部書之前,他還寫過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