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楊公風水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村的百姓發家致富用,於是就取出趕山鞭,運起趕山術,一路煙塵滾滾地往村裡趕。
眼看天快黑了,來到了梅窖鄉,這裡離三僚村還有好幾裡地遠,可趕山這可是很累人的活,就決定先找個地方歇一晚明天再把山趕回去。恰好路邊住著一個老太太,家裡男丁都出門謀生了,很熱情地招待楊筠松住下,還把家裡唯一的一隻老母雞給殺了招待客人。
吃飯時楊筠松卻發現碗裡除了雞頭、雞架子就是雞脖子、雞爪子,那麼多雞肉哪去了呢?不過他也沒好意思多說,告了聲謝就開吃。
第二天告辭時,楊筠松本來還想給老太太留點飯錢,沒想到老太太不僅不收錢,反而遞給他一個荷葉包,裡面就是昨天那隻老母雞的肉,讓他帶著路上吃。這下楊筠松深受感動,為了表示謝意,非要給老太太選塊好陰宅不可。於是在附近山上選好風水寶地之後,楊筠松對老太太說將來你們家的後代子孫都會當官的,不過老太太卻也不貪心,說:“那我可不敢想,要是以後能有一千根扁擔就心滿意足了。”
“難得您老人家不貪心,那我就答應了。不過只有一千根扁擔也賣不了幾個錢,這樣吧,我再給您的每根扁擔上準備些貨,就用這一千根扁擔挑出去賣吧。”
於是楊筠松就把這座石灰山留了下來,等到老太太的丈夫和兒子回來以後,便開始代代燒賣石灰,家族逐漸興旺起來。這家的老頭姓何,所以梅窖鄉姓何的人特別多,據說就是當年這個老頭的後人。
其他傳說還有很多,道友們有機會去三僚看看去的話,會聽到很多類似的故事,這裡就不囉嗦了。光化三年(900年,庚申)三月初九,楊筠松師徒游到韓信藥口壩時,一代風水大師不幸去世,傳說是被人下毒而死,享年67歲。
楊筠松在風水上的造詣,是得到歷朝名家的盛譽的,比如劉伯溫評價他的《青囊奧旨》一書說“曲盡地理造化執行之機,真參贊化育之大道”,清代名家趙翼在《陔餘從考》中稱“江西之法,肇於贛州楊筠松、曾文辿、賴大有、謝子逸輩,其為說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為向,專指龍、穴、砂、水相配”。
楊筠松的弟子傳人眾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曾文辿、劉江東、廖瑀以外,還有範越風、厲伯韶、劉淼、葉七、郡庭監等人,都是風界的名人。曾文辿還收了一位高足叫賴文俊,這個名字可能有很多道友不知道,不過他有個外號賴布衣想必都知道了吧,以後有機會的話再專門聊聊他,這裡就不多講了。從二代弟子再往下分支就更多了,出名的風水大師更是層出不窮,傳到十九代時還有傳承記載,但元朝開始就沒有準確的文獻考證了,不過在民間代代相傳不斷,時至今天還有自稱楊公一脈的真傳弟子行走。
下面再簡單講一下曾文辿這三大弟子。
先講一講曾文辿,據說他是楊筠松的首席大弟子,原本是于都肖縣人,也是耕讀之家出身,因唐末戰亂而隱居縣裡的黃檀寺,偶遇楊筠松後便拜在門下投身堪輿行業之中了,著有《八分歌》《尋龍記》和《泥水經》傳世。傳說三僚這個地方也是曾文辿先發現的,定居下來後,楊筠松還給大弟子做了風水,寫了篇《鉗記》流傳了下來。曾氏族譜裡有這篇短文,這裡引用過來,諸位道友可以看看風水師是怎麼寫的:
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峰巒;
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廉幕應;
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
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醜戌相刑害;
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
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