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楊公風水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松在風水界的地位和袁天罡、李淳風至少是齊名的,如果差距懸殊,也不可能爭這個第一村之名了。
實際上稱這個三僚村為風水村真的非常恰當,從唐末楊筠松來到這裡授徒開始,巒頭派(也有人稱巒勢派、形勢派等)風水師就行走天下,甚至遠涉海外。跟隨他最早的弟子中三僚曾氏的老祖曾文辿、廖氏的老祖廖瑀,以及劉江東等人也是廣收弟子,足跡同樣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嶺南、南洋尤其活躍。
到宋、元、明、清四朝,風水師更是開枝散葉,最著名的是村裡走出的七位廖姓風大師,江湖上贏得了一個“七廖下潮汕”的傳說,其中廖均卿等人還是明十三陵的堪輿師。明代,三僚廖氏出世行走的風水大師,很多都被封為了欽天監國師、欽天監博士,總之把贛南三僚的風水名聲打了出去,稍後我們再聊楊筠松的弟子。
關於什麼是巒頭派,這裡簡單科普一下。風水堪輿學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傳統文化,千萬別一句封建迷信甩過去啊,現在主流的風水流派有巒頭派和理氣派兩大類。巒頭大致就是指自然界的山水地形、房屋道路等等,比如前面講到過的龍、砂、水、穴等,這都是基本風水要素,也是主要的巒頭。巒頭派又細分為形象、形法和形勢三大類,代表的有過路陰陽、八宅明鏡等流派等。
理氣派則更加偏重於數理計算,雖然早期的風水堪輿也涉及一部分。宋代有位叫陳振孫的人,在《直齋書錄解題》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江西有風水之學,往往人能道之”。所以實際上是從宋朝以後,這些風水大師創作了大量風水堪輿著作,並且逐漸發展出了重理氣的理法派,“純取五行八卦以定生克之理”,核心就是五行生剋、九宮飛星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玄空派、中州派等。
總體來說,兩大流派各有側重,各有特長,大家知道古人極重傳承,吃飯的技能絕不外傳,甚至有傳男不傳女的限制,所以原來各大流派之間是不會有什麼交流的。風水文化發展到現代,兩大流派之間多了互通,二者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已經成為主流,就拿羅盤舉例,以前的羅盤有理氣派的三元盤,有巒頭派的三合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二者合一而成的綜合盤,這就是兩大流派的逐漸融合的一個縮影。
明清以後,特別是在南方,隨處可見的風水建築,比如文昌塔、文峰塔、魁星閣、水口塔等,這都是風水文化在我們生活中具體的表現。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有興趣的道友私下再聊,我們接著講楊筠松。
楊筠松是形法理論的祖師,也有人稱他是江西形勢派的祖師,習慣上稱為贛南派,總之是屬於巒頭派。至於形象、形式還有形法這三者也沒有根本的區別,實際應用時也不可以割裂開的,而是綜合起來應用的,所以咱們就統稱巒頭派就好。
巒頭風水首重形勢,點穴、立向時尤其強調龍、砂、水、穴的配合,地表、地勢、地氣、地場、土壞等等各種環境都要納入考慮之中,總之最後選的風水好的地方,必定是看起來要優美,有意境,讓人看著就舒服,然後再談其他。
據傳說巒頭派最早是由公劉和周公開創。公劉的“公”不是姓氏,而是和周公的“公”意思差不多,但是不能叫劉公,因為他本姓姬,叫姬劉,是不是很熟悉?傳說公劉是帝嚳的後代,是周文王的祖先,時代太久遠了,也找不到什麼記載了,所以就不提他老人家了。
周公的話,名氣太大了,成就也太高了,想必把巒頭派祖師授予他也沒人會和他爭,也就不費力氣去找證據了。而楊筠松在風水學上發揚光大了了兩位先賢的成就,後人就把楊筠松視為祖師,尊稱為楊公了。
那位可能說了,前面講到郭璞,不是把他尊為風水學的祖師了嗎?這個嘛,祖師實際上是一種榮譽吧,人家李淳風也寫過宅經呢,我們也應該尊他為祖師嘛,實際上,這個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