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比儒家更重視忠孝的道派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請道友們找本《西遊記》,翻到第五十一回,其中有一句是:“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並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四天師在《西遊記》裡出場了好多次,不過都是路人甲,最多來一句臺詞就領盒飯去了。這裡需要把其中的許旌陽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前面提到過許旌陽,他就是東晉的許遜,民間特別是在江西關於許遜的傳說有很多,不過在正史裡沒有他的傳,其他史料裡面的記載也有不小的出入,可以確定的是,他在道教中有一個身份,就是淨明教派的祖師。
許遜是江西省南昌市西山人,曾做過旌陽縣長,名字就是由此而來。有意思的是,由於許遜縣長當得不錯,很是出了不小的政績,為了表彰他,政府就把旌陽縣改名為德陽縣了,就是現在的四川德陽的前身。
正值兩晉更替的時期,許遜的政治敏感性很高,感覺晉室將亂,於是辭官東歸,回到了老家西山修道。西山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二小洞天,自然是風水寶地了。他傳了十一名弟子,包括彭抗、黃仁寬等在內,師徒十二人合稱“十二真君”。
如今在南昌民間還有很多許遜的傳說,最有名的如因獵殺母鹿而修道,降龍折蛟治水的傳說。當地還有一個叫許家營的地方,據說都是當年從四川跟著他舉家搬來的鄉民。
374年許遜修道有成“合宅飛昇”,弟子們就把西山許宅故居改造成為遊帷觀以祭祀,於是西山的遊帷觀便有了他的香火,千年不斷。
六朝以來,西山逐漸形成了一個崇拜許遜的小圈子,甚至曾經有固定的聚會地點。這個圈子比較重視孝道,大家又因為許遜而走到一起,代代相傳下來,也出現了老帶新的師徒相傳的情況,說是一個正經八百的教團也沒問題了。
在隋唐時期,西山遊帷觀主要宣揚許遜的孝道秘法,唐高宗年間出一位重要人物胡惠超先生,經他重修了遊帷觀,大力推行許遜的孝悌之道,使孝悌之教得到中興。
到北宋時,許遜的孝悌之教逐漸得到統治者的支援,於是經過官方的認可的許遜被神化為能驅邪御瘟的天神。宋太宗、真宗和仁宗都賜過御書,西山遊帷觀也得到官方贊助,正式升級為玉隆觀,不久又再次升級成為玉隆宮。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這位道君皇帝自然要比祖宗們做得更好才可以,不但加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並且在政和六年,把玉隆宮再次升級成為玉隆萬壽宮,雖然不是唯一的萬壽宮,但已經是頂級的宮觀了。至此,許遜也好,玉隆萬壽宮也好,聲名達到了鼎盛。
隨著金人的南侵,康王趙構在江南建立南宋後,金人的威脅就好像一座壓在統治者頭上的大山,西山一帶的百姓同樣能夠感受得到來自北方異族的殺氣。危急存亡之秋的南宋王朝,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一個英雄,能夠帶領積弱的文人當權的小朝廷活下去,打回北方,收復失地,對不起,等先喘過這口氣來再說吧。底層的百姓呢,需要的是有人能帶給他們一點希望。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1128年,當時的玉隆萬壽宮當家人何真公一手導演了一出許遜天神下凡傳授治世濟人真經的戲碼。何真公說我們全體道士誠心禱告,為國為民祝福,終於感動了許真君並降下神諭,說中秋節許真君將下凡。八月十五月兒圓,自然有一套仙人下凡的排場和異象,藉著月色表演恰到好處。一番儀式下來,許真君親切接見了何真公,傳下了一篇《飛仙度人經》的寶經,一部《淨明忠孝大法》,殷切希望他能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把忠孝美德發揚光大,救萬民於水火。
接著,何真公,修造高壇,收五百弟子,宣佈廣傳淨明之法,消除災厄,使百姓安寧。於是,百姓們便對淨明法表達了很讚的情緒,紛紛表示要忠君孝親,團結一致,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