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白玉蟾-白雲深處吾家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213年,白玉蟾跟隨師傅陳楠來到了漳州梁山,親眼目睹了老爺子溜達進了水裡,連個泡都沒冒就沒影了。內行的白玉蟾自然不會以為師傅是因為天氣太熱想下水暢遊一番解暑去了,按照道家講究他這是要水解了。為了確認,白玉蟾在水邊等了幾天,發現師傅最後也沒有從水裡出來就放心了,唉,沒想到這一下水就是永遠啊。

為了收拾心情,白玉蟾便雲遊四海,排解心情。1215年,白玉蟾來到了武夷山,整天尋仙訪友,流連山水之間,也漸漸習慣了沒有師傅獨自一個人的日子。

1216年,一位叫做詹琰夫的武夷隱士打算重修止止庵,並給白玉蟾送了份邀請函,希望他能過來主持止止觀,不過當時四處玩得正嗨的白玉蟾沒有立刻答應,只說過些日子再說。為了怕詹琰夫失望,白玉蟾隨手創作了《止止庵記》一文,派人送了過去。

文中從止止庵的重建原因、時間、選址到它的歷史傳說等等方方面面都講了一講,比如“闢幾百年不踐之苔,劃三五里延蔓之草,於是得其地”,並且博引三教經典,說“是知三教之中,止止為妙義”、“止止,非止之止,止實謂止其止之止而已矣”。可見,白玉蟾對於止止庵還是非常有興趣的,僅名字就非常契合無為坐忘的思想。據說白玉蟾為止止庵的重建也算是親歷親為,做了不少實事。

除了為止止庵的修建操心以外,白玉蟾還相當重視和土豪、高官聯絡感情,增加南宗的影響力,為收徒傳教做了不少鋪墊。在那段時間裡,白玉蟾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雷法、符法,經常舉辦一些齋醮祈禳活動,有事沒事都刷刷存在感。

1217年左右,白玉蟾來到了福州,很快就結識了當地的名門彭演、彭耜一家子,於是就動了收徒傳道的念頭,開始了南宋一脈的開創大業。為什麼選中了彭耜家呢,主要是彭家有錢有人還有勢力,對他還挺尊崇的,這麼好的一隻肥……一個信徒,不發展起來怎麼想都對不起師傅,對不起自己。

從此,白玉蟾就以武夷山為中心,以弟子彭耜為核心,大量結交地方名流、官宦、儒、釋各界名人,教團發展非常順利。透過對一些地方誌以及白玉蟾的詩文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和白玉蟾有所交集的人中,僅有名有姓的人員就超過200人,其中有很多是有官面身份的人。實際上有好事者專門統計過,相對準確一些的數字是227人,而且還進行了分類匯總,其中道士共有76人,官員有50人,士人50人,僧侶9人,甚至還有5位風塵女子,其他的就是一些弟子等等。

白玉蟾的這些交際行為,除了擴大南宗的影響力以外,還為他廣收門徒創造了有利條件。白玉蟾弟子眾多,可以查到姓名的大約有十八位,包括彭耜、李道純、龍眉子、林自然等。

同時,交際廣了,就可以尋門路為自己的靖廬申請營業執照,“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請靖額也”,要是沒有彭耜的家族關係,不認識結交官場上的人,誰給你發執照啊。除了止止觀以外,白玉蟾還主持修建了不少庵觀,什麼玉隆宮、崇真宮、心遠堂等等,具體數量不詳,主要是沒有什麼具體的記載,僅能透過他的一些詩賦及散碎的文獻裡面大概可以瞭解一些,反正是修了不少,而且多數是集中在福建、江西等地。

有了地盤白玉蟾就以這些宮觀為中心發展南宗的教團,除了組織齋醮祈禳等活動以外,還廣傳丹法、雷法,《武夷集》中說,白玉蟾開始傳道以後,“四方學者,來如牛毛”,正是由此很多學者都得出一個結論,南宗真正開創人是白玉蟾。

1220年嘉定十三年夏,白玉蟾來到了閣皂山,結識了崇真宮的衝妙大師朱季湘,道友們知道,雖然龍虎山張家統領了三山,不過閣皂山是靈寶傳承這個主體一直沒有大的改變。當時的朱大師正在主持昊天殿的工程,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