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當道教遇上昏君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徽宗上臺以後,對劉混康也非常尊敬,曾經多次詔進京來幫他化解難題,每次送他走的時候,不是賜印、賜劍,就是賞下大筆的土地田產、財貨寶物。
據說徽宗當了皇帝以後,子嗣一直不旺,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件大事,也成了徽宗的一個心病。不久,劉混康來了,可以說是專程來為徽宗解決沒兒子的難題而來的。徽宗一聽大喜,趕緊請劉混康入座虛心求教:“老神仙可有辦法為朕解憂?”
“陛下莫急,貧道正是為此事而來,而且已經先觀風望氣,推算良久,要想解決陛下的子嗣問題並不難,須用貧道的廣嗣之法即可。”
徽宗自然極為高興,而劉混康的辦法的技術核心就是把宮城東北角稍加高一點。道友們易學、風水學水平應該有所提高了,東北為艮位,為幼子的位置,西北增高是為了形成砂,風水裡講究高一分為砂,砂管人丁水管財嘛,這樣就是在增加子嗣的氣運,當然了,細節肯定不會這麼簡單。據說經過風水改造,廣嗣之法果然有效,因為“已而後宮佔熊不絕,上甚喜”。
佔熊出自《詩經》,道友們應該也能猜出來,只是古人比較喜歡賣弄,意思是說後宮連連傳來生兒子的好訊息。
也有道友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分析徽宗有如此高的才華卻少子嗣,他的八字極可能是傷官透出為用神,這種命格剋制子孫,所以劉混康才透過艮位加高來制傷官,這樣雖然徽宗有了兒子,但江山卻受到了影響。可惜劉混康死的比較早,否則應該會在徽宗子嗣問題解決了以後,及時恢復艮位的風水,這樣北宋的江山就不應敗得如此早了。當然了,四柱八字命理一說比較玄奇,信與不通道友自己體會,至於傷官、用神之類的術語,也不是幾句話能講明白的,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再交流。
因為屢屢為徽宗解決難題,1103年,徽宗賜劉混康為“葆真觀妙先生”,又在他的老家給他修了座華麗的道觀。三年後又加封“葆真觀妙沖和先生”。1108年,劉混康羽化後又加封太中大夫,同期受到徽宗加封的道士還有不少,比如龍虎山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泰州有神翁之稱的道士徐守信等。
史料記載,徽宗和劉混康書信往來非常頻繁,有記載的就有七十二封,差不多一個月一封信,劉混康羽化後,徽宗還掉了幾滴傷心淚,專門下詔修建藏真觀以祭祀他,還命令蔡京寫了篇作文,題目是《茅山華陽先生解化之碑》,可見徽宗和劉混康的關係是何等密切了。
當然,第一階段時期,關於徽宗與道士交往的記載還有,就不再一一列舉了,總之,宋徽宗對於道教還是很喜歡的,也願意讓道教發展好一點,所以,在大觀元年(1107年)二月批示:道士序位在僧,女冠序在尼上,儘管如此,也只是表示他更喜歡道教罷了,還沒有十分明顯的政治投機的苗頭。
到了政和元年(1111年)以後,外有邊患,內有新舊勢力之爭,蔡京、童貫這幫子人打著變法的旗號把持軍政大權,大肆排擠異己,盤剝民財,極力迎合這位徽宗皇帝,把一個本來就昏庸的皇帝培養得愈加荒淫。
要說徽宗一點也沒有想著這個國家也有點冤枉他,但生活在一個只會欺下媚上的圈子裡,他所能想到的只有利用道教來神化皇權,從而達到懾服人民、安定社會、威壓外族的作用,夢想著那時候天下太平,外敵不敢犯邊,這是多麼美麗而又愚蠢的願望啊。
無論如何,今後工作的基調確定了,蔡京團隊和道士組成聯合工作組,共同為徽宗策劃實施,開啟了史上最狂熱的一次佞道活動。
工作小組雖然是蔡京一手組建起來的,不過他並沒有凡事都親自出馬,而是由兒子蔡攸和兩個道士為主力。蔡攸就不多講了,簡單介紹一下兩個道士:王老志和王仔昔,這二位分別被徽宗尊稱為大王先生和小王先生,徽宗手裡有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