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儒師道祖,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一群肱骨之臣,應該努力把天下治理得越來越好,哪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

宋琪等人聽了心裡怎是一個爽了得,點頭稱是,回去和趙光義一學,皇帝也高興:“如此隱士高人,賞。”於是詔賜希夷先生,授紫衣,還留他在宮裡多住了幾天,為的是安排人去把他的雲臺觀擴建一番。

為了感謝皇帝的禮遇,陳摶臨走時也拿出了自己的一點誠意,送給了趙光義一小瓶自己閒暇時煉製的靈丹大靈豆,據說吃一粒七七四十九天不用吃飯。如果僅有這點果腹的功效,那只是修真小說中常見的辟穀丹罷了,陳摶的這個大靈豆吃了以後還能使筋骨如故,顏色返嬰,大約就是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男女通殺的神藥,比辟穀丹高階多了。

陳摶是典型的方外高人,對於名利、儒道的區別看得很透徹,所以才會選擇避世,不願意過多地沾染紅塵,柴榮、趙光義、宋祺等人向他求煉養修身的方法時,他都能避實就虛地推脫掉。當然,對於有利於家國天下的大事,他也會盡自己的能力提出來,大量史料可以證實,陳摶和北宋皇室關係密切,也為皇帝出過一些治國策略。

陳摶雖然有和皇室來往的經歷,不過卻並不醉心於名利,和他交往的大多是隱士高人,諸如鍾離權、呂洞賓、譚峭、麻衣道人、李八百等等,人以群分,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醉心於自己的學術,不喜歡出世。在與這些高人隱士交往的過程中,陳摶的絕學越來越多,經過博採眾長,他的易學和內丹學成就尤其突出,可以說是臻於大成,對於後世的理學及道教的內丹派影響相當深遠。

陳摶朋友中的麻衣道人,道友們應該能猜出他的身份吧,街邊流動書攤上經常出現的《麻衣神相》就是託這位之名而作的,是位相面看相的鼻祖。陳摶不但從他那裡學到了易學,也從他那裡學了不少相術,斷人禍福隨口道來,無一不中。史料中對他的神奇相術記載很多,《宋史》中有兩個例子,其他史料及民間傳說就更多了,有興趣的道友自己不妨找來看看。

988年,感於自己大限將至,陳摶安排弟子賈德升去蓮花峰下的張超谷開鑿一個山洞,說我要去那休息休息了。

第二年山洞鑿出來以後,七月二十二日陳摶便在洞中坐化了,七天後肉身還有溫度,五色雲霧蔽塞洞口,經月都沒有散去。

對於陳摶的一生,很多人有過總結,感覺其中最為恰當的無過於洛陽龍門石窟的一副石刻對聯: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相傳這副對聯是陳摶結束了武當山的二十年修行出關時所刻,很多人稱它是中國第一聯。不過也有人考證說對聯的確是陳摶寫的,不過並不是他刻上去的,這副字一直在民間流傳,最近的記載是康有為重金從民間求得,結果張大千的老師李梅庵聽說後就給借走了,直到死後才捨得歸還。此後,據說這幅字又到了張大千的另一位老師曾農髯的手中,再以後就流失到了海外,希望沒有毀於戰火,哪一天能夠重現天日吧。所以,龍門石窟的那幅對聯很可能是明代時,有人按這副字仿刻上去的。

再引用朱熹在《寄陸子靜書》中說的一句話:“熹衰病,幸叨祠祿,遂為希夷直下諸孫,良以自慶”,這是儒家對他的肯定。

陳摶的著述還是很多的,在《宋史》中,記載了陳摶的比較重要的作品,包括:《宋史·藝文志·易類》記錄他作有《易龍圖》一卷,《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記錄《九室指玄篇》一卷,《宋史·藝文志·五行類》記錄《人倫風鑑》一卷,《宋史·藝文志·別集類》記錄《釣潭集》二卷,《宋史·陳摶傳》記錄有《指玄篇》八十一章、《三峰寓言》五十首、《高陽集》一卷和詩六百餘首。《九室指玄篇》和《指玄篇》是一部書,還有一些沒有列舉出來,可見陳摶的著述相當豐富,只是可惜大多數都佚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