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茅山宗師之歸隱茅山,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陶弘景之間的關係實際上相當親密,陶弘景二十多歲時就以一首《水仙賦》得到了沈約的讚賞,特別是沈約還曾和陶弘景一起在孫遊嶽門下學道。當然,陶弘景得到真傳,沈約卻沒學到什麼東西,最後又向陶弘景學道,而且極為尊重他。也是由於二人有這種關係,沈約才會請陶弘景出山。
永元初年,499年,陶弘景又在茅山建了一座三層小樓,他住上層,弟子們住在中間,賓客來了就在下面。這樣安排,自然是為了與外界隔絕,自己的三層只有一個家僮可以上來,其他人都不能上來,不過這還真有點掩耳盜鈴。
陶弘景還喜歡騎射,據說弓馬嫻熟,上了戰場也能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不過上了年紀以後,馬就不能現地騎了,於是就在院子裡都種了很多松樹,平時聽聽風吹松響,感覺快樂無比。有時候再獨自到泉邊石畔散散步,此時再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看到了神仙了,多年的清修,仙靈之氣十足了。不過史書如此寫,還是問題很大,因為那時他也僅44歲,離晚年還遠呢,至於騎馬,那也根本不是事兒。
不過自從隱居以後,真的是有大把的時間來研究學問,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了,著書、收集些奇聞異事、研究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地方物產、醫術藥草,著作一本接著一本。
史書中特別提到了一部《帝代年曆》,書中陶弘景推算得知,原來記錄的漢代熹平三年丁丑日冬至,加時在中午,而實際上應為乙亥日冬至,加時在半夜,一共誤差了三十八刻,並計算出漢歷比實際時間晚了兩天十二刻。還製造了一臺叫渾天象的儀器,三尺來高,大地在中央固定不動,外圈的天用機關控制轉動,和真正的天象運轉完全一致。他說:“這些東西是修道必需的,並不是只有史官才用得到它”。關於天文曆法,有點高深,我是外行,就不多解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