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上清派初成,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眾多後人對這些經書傳抄、刪改,興致來了還要發揮一番,加上還有大量的盜版和偽經出現,所以,要想把上清經系搞清楚,說實話是真難,不同時代有不同版本,同一時代也有不同版本,改來改去反正就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嗯,哲學三大問題都差不多適用了。

到最後,作為上清派的實際開創人,楊羲和許謐二人具體生產了多少卷、多少部經書,當時就沒辦法分辨了,到今天更是難以考證了。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陶弘景開創的上清派,還是茅山宗的祖師,反正都是一家人,功勞都不小,肥水也沒流走,肉也在鍋裡,就不爭論了。

北周的甄鸞在《笑道論》中提到了陸修靜曾記錄過楊羲和許謐製造的具體經卷數目,“上清經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行世”。陸修靜生活地時間離這二位很近,而且從他的身份地位,及其對經書的整理工作方面的貢獻來看,這一數字還是相當可靠的。前面也提到過這位甄鸞,是位數學家,又精通天文曆法,但信的是佛教,而“三武一宗”滅佛的四位皇帝中,就包括北周武帝,所以他才給皇帝上書,希望透過打擊道教來挽救佛教。《笑道論》就是甄鸞給皇帝上的這份書,寫得挺長的,分了三卷三十六條,分別笑了三洞真經的三十六部,還是非常有水平的,可以一讀。具體三洞真經怎麼回事,我們現在講的上清經系就是其中一洞,正在為三洞作鋪墊。

除了陸修靜提供的這個數字以外,最可靠的應該是陶弘景編纂的上清經目,因為這位道士學識、水平還是很高的,他生活的時代離這些經書出世的時間也不太遠,可惜早已失傳,所以不能和陸修靜的數字相互印證了。

經過歷朝歷代的代道教圈內人士及近現代學者普遍認可的《上清大洞真經》,大體上可以從三部文獻裡面歸納出來。一是《真誥敘錄》裡面提到的《上清經》《黃庭經》《七元星圖》《靈寶五符》《西嶽公禁山符》《中黃制虎豹符》等;二是《雲笈七籤》中所說的《太上寶文》《八素隱書》《靈書紫文》《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三是《茅山志》中所說的《太上三天正法經》和《上清經述》中所說的《治精製鬼法》。以上這些,除了《黃庭經》,其他的基本上可以歸到楊羲和許謐名下,所以這二位才華、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四川大學劉琳教授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楊羲與許謐父子造作上清經考》,考證了經三人之手的三十多部經書,並把每部經書為什麼是由這三位製造的給出瞭解釋,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看看。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道教界都要感謝陸修靜、顧歡、陶弘景這些高人,正是因為他們以極為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對這些經書進行了整理,勉強理清了上清經系的脈絡,要不後人們的考證工作幾乎無從下手了。

上清派的煉養方面的特點,上一章大體已經介紹過了,整體看,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為最高神靈,以存思、煉神為主要修煉方法,引天地神靈入體,使體內之神和外界之神相感應,得道飛昇上清天,比天師道的太清天級別更高,這也可以反映出士族們那種高於百姓的清高追求。義理方面,上清經系又太過雜亂,而且是一個幾乎包羅了道教全部內容的體系,如煉丹、符籙、科儀、醫藥、養生、齋醮、經戒等,當然還是比較否定外丹和房中術的。

上清派對後世道教影響深遠,百年後,上清經傳至陶弘景,陶弘景在茅山廣傳經法,開創了茅山宗,嗯,就是大家熟知的茅山道士的那個茅山,所以大家看過我的書以後,再和朋友聊天時就可以說說茅山宗是怎麼來的了。到唐代時,上清派一度成為道教的主流思想,茅山道士更是名人輩出。宋代以後,道教各派開始合流並最終發展成為正一和全真兩大教派,其中上清派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後文自有交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