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降神授封為天師,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415年,一則新聞上了頭條,迅速傳播到了北魏全國。是誰第一個傳播的,自然不容易找到,但根據誰受益最大誰最可疑的原則,我們還是大概猜得出來的。那麼是什麼新聞呢?

前幾天,嵩山來了一個仙人旅行團,帶頭的是太上老君,帶領著很多仙人和仙女,無數珍禽異獸開道,五色神光瑞彩千條,閃得比迪廳還勁爆。背景音樂自然也不會少,不過應該不再是迪廳那麼勁爆那麼嗨,應該是仙音,很好聽就是了。前面講過,是張道陵最早尊太上老君為至高神的,這裡來的是太上老君,那就值得玩味了。

太上老君不辭辛苦,大老遠的從三十三重天上下來,自然不是為了公款旅遊,肯定是有公務要處理的,他老人家是來找寇謙之的。其間發生了什麼事,寇謙之是如何招待這群仙人我們也略過,重點聽一聽太上老君為何而來的。

太上老君發表了重要講話,大概的意思是辛亥年時,嵩嶽鎮靈(就是嵩山的山神)上天述職時說,自從張道陵張天師飛昇後,可苦了凡間廣大的的誠心修道的人了,沒有了指路明燈,沒有了師傅的傳道受業解惑,真的很迷茫啊。老君我一想,這當然不行了,沒有師傅引路,哪能修成正果,得道飛昇呢?沒人飛昇,天上沒了人員補充,這事就嚴重了。山神說有個叫寇謙之的傢伙,行得正,做得端,修道還算用功,主要是經常做好事,人品過硬,很適合坐上天師的位置,能夠帶領天下眾道士們重新走在大路上。估計寇謙之在崇山住的這三十年裡沒少給山神送禮。太上老君聽山神這麼一通猛誇,就下凡來考察一下,說經過組織考察,你的確不錯,現在就把天師的職位給你了,並且賜《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真經一部,又叫《老君音誦誡經》,希望你不要辜負組織、領導對你的信任,把我們的新科儀新規矩發揚光大,把現在組織渙散、科戒廢弛的五斗米道清理整頓一番,你就大刀闊斧得去改革吧,我在天上支援你。

這裡先插一句,閉目掐指推算了一下,公元415年老君下界是乙卯年,那麼山神辛亥年去述職應該就是公元411年,各位可能有點疑問,五年前山神爺就把這事彙報給太上老君了,怎麼過了這麼長時間才下來考察啊?這一點恰好是寇謙之的聰明之處,《西遊記》或一些神話傳說裡不是總說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或十年之類的說法嗎?所以老君過了幾年才下來才是真正的合理的,可見寇謙之對細節的把握可謂到了極致,這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家共勉。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這次太上老君下凡來最主要有三件事要辦,一是考察寇謙之,當然要從德智體美勞多方考察了,結論當然是合格甚至優秀;二是佈置任務,“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大道清虛,豈有斯事!專以禮度為首,而加服食閉煉。”這是太上老君的原話,大體上就是讓寇謙之站出來,整頓道教的混亂。三張就是指張陵、張衡和張魯這祖孫三代,但就我個人來看,張修代替張衡應該更適合;最後就是傳下真經,以便更好得完成道教的清整任務,你就按照《老君音誦誡經》要求做就oK了,自然,這部《老君音誦誡經》其實就是寇謙之這麼多年在崇山修道完成的成果,經老君神授,身價就從普通白菜變成慈禧的翡翠白菜了。

到這裡還得插幾句,一般的正史,對五斗米道的記載多數是用米賊之類的侮辱性的詞彙的,這當然是要迎合統治階級的喜好,誰讓老出現社會不安定分子,動不動就暴動呢。因此,也有人看到《魏書》中的除去三張偽法這句話就認為寇謙之是完全否定張陵他們三位,要徹底改造五斗米道的。其實這種想法的還是有點偏頗的,首先《魏書》也是正史,也是站在統治階級的一邊的;其次,寇謙之對天師道是“清整”,而非創立新教,只是去除一些不適合當前北魏統治的部分,並不是要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