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夫唱婦隨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僅僅是給老君封了皇帝,裝修裝修道觀,對道教發展的刺激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武則天接下來還主持在全國大修道觀,發展道士,同時加大了道經的收集整理和編撰工作。閒下來的時候,興之所至,她偶爾親自操刀,寫了不少東西,比如有《一切道經》《洞淵神咒經》等,這些對於道教經籍建設的作用來說,絕對不是增加一兩本藏書那麼簡單,它極大地推動了道教的理論化建設,引領了一種潮流,出現了以註解老莊為主的重玄學,同時也為《開元道藏》的編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內容後面再詳細介紹。

接下來還有更大的動作,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要求王公百官都要認真學習《老子》,並且把《道德經》納入科舉考試,“自今以後,《道德經》併為上經,貢舉人皆須兼通”。從此,在科舉考試中增加了《道德經》,和《孝經》《論語》一起考試,並把《道德經》列為上經,所有讀書人都必須要認真學習領會。此外,她還前後舉辦過七次佛道辯論大賽,內容涉及兩教的哲學本體論、發生論和認識論等眾多方面,這就是打算從文化領域入手在意識形態上下功夫了。等到741年,唐玄宗又正式推行了道舉考試,把《老子》《莊子》《列子》等道教典籍作為考試內容,這是後話了。自此,道教實際上才算得上正式成為了皇族宗教了。

有關唐朝的科舉,和道友們非常熟悉的後世那種八股完全不同,唐朝的考試、形式、內容要豐富得多,所以人才選拔還是比較成功的。比如一年一度的常貢科,就包括明經科、進士、明法、書、算等等。唐代除了在明經科中增加了《老子》以外,還把明經科進一步細分成了三傳科、三史科、三禮科和崇玄科等專業,這個崇玄科自然就是道士專業的考試了。科舉考試的其他詳細內容就不多講了,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

為了提升道教的影響和地位,把道教的經典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中,但是為什麼會把《老子》和《孝經》《論語》一起考試,而不是和其他的呢?這裡再簡單解釋一下,深層次的原因就不多分析了,只說說個人的認識,就是這和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中極為重視的忠孝思想有關係。

忠孝思想恰好是佛教的短板,在前面講到佛道之爭時,道士們常拿忠孝問題來說事,以此攻擊佛教,很多皇帝也由此厭惡佛教。比如北周武帝滅佛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因為“父母恩重,沙門不敬,悖逆之甚,國法不容,應退還家”,當然了,道教也沒有完全脫了干係,同樣受到了一些牽連。

624年傅奕上疏廢佛也有“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這一理由,“移孝為忠”,忠、孝本來就是一回事,所以,和尚們的不孝行為就等於是不忠行為,你都不忠於這個國家,那還不滅了你啊。所以,為了補全這個短板,佛教不得不臨時造了部偽經《父母恩重經》。道教呢,雖然沒有被直接指責不忠不孝,但眼看老對手都能厚著臉皮弄了本假書出來了,宣揚自己既忠且孝了,怎麼也不能落於其後,於是,隋唐時期也出現了不同版本的道教報恩經。

早期涉及報恩思想的道經有《洞玄靈寶道要經》和《太上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大約出自隋末唐初時期,後來又逐漸出現了《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玄天真一報父母恩重經》和《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生經》,所以,有學者根據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專門研究了道教的報恩思想的形成及發展,這裡就不深入研究了。

接著說科舉的事,《孝經》作為十三經之一,和《論語》一起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證明“孝”一直是唐朝統治階級極為重視的教化內容,而《老子》能和這二書一併列入科舉,也說明了統治階級對它的重視,裡面也許也有對道教報恩思想的認可吧。

如果您以為這就是武則天所能做到的極致了,那就錯了。為了更進一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