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玄宗注和梨園祖師,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給自己推行的那幾部道經提振名氣,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加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這老哥四個也算是繼老子之後,終於得到皇封,正式成為真人了,那麼他們的著作也就成了名著了,於是《莊子》稱為《南華真經》《文子》稱為《通玄真經》《列子》稱為《沖虛真經》《庚桑子》稱為《洞虛真經》。諸位道友在去圖書館、書店時,看到那擺著一部《南華真經》或《南譁真經》,就可以悄悄點點頭,嗯,這是《莊子》嘛,非要換個馬甲唬人。
就這樣,在帝王的親自倡導之下,尊奉《道德真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沖虛真經》《洞虛真經》在全國成為風氣,讀書人自然要花些時間看看了,皇帝都愛看的嘛,而且學得好還可以參加科舉呢。老莊之學作為道經的盛行,也湧現了大量的相關的註疏,受老莊思想影響的理論著作也很多,如通玄先生的《道體論》,司馬承禎的《坐忘論》等等,後面會講到。據晚唐道士杜光庭在《道德真經廣聖義序》中所舉,唐代道士註疏箋解《老子》者近三十家,《莊子》《列子》《文子》《庚桑子》等四子真經也各有道士註解流行。
實際上,李隆基搞出來的這四位真人其實挺勉強的,無非是看著佛教有四大菩薩非要湊出來這四大真人來。莊子、列子、文子還算是有作品傳世,名氣、地位也還說得過去,但這位庚桑子就是在《莊子》裡提了一下,這就過來湊數就顯得有點心虛了。不研究道教的道友可能不太熟悉文子,這位是老子的弟子,所以和孔子是同輩的道教前輩。
前面也講到過,天寶二年(743年),李隆基又追尊老子為“大聖祖玄元皇帝”,接著又冊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754年再加封“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可能是怕名字再長點自己也記不住,以後就沒再加封新尊號了。
由於帝王的倡導,學習道經成為社會風尚。可能是當了三十幾年皇帝以後,對清靜無為也好,對理家理國也好理解更深刻了吧,李隆基手又有點發癢,於是第二次動筆開始註釋《道德經》,並於755年春天“頒御注老子並義疏於天下”,這就是有名的玄宗注。
李隆基在《道德經》註疏中一再指出:“太君以道德清靜龍教”、“以無為不言為教”,強調了也踐行了他以清靜無為之道治理天下的思想感悟。他還認為“淳樸”即是道,“樸,道也”,因此在治國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簡政寬刑、節慾禁奢的政策,先後下了《禁州縣嚴酷詔》《戒州縣擾民詔》《簡京官為都督刺史詔》等等很多政令,還有一些諸如《禁珠玉錦繡敕》《禁斷奢侈敕》《禁女樂敕》等。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一定程度上給百姓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對實現“開元之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唐玄宗的玄宗注,可以從中整理出他的理身理國的思想,對晚唐的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影響極深,對後面的很多著名的帝王也有極大的影響,這些後文還會介紹,比如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這些位也都有過學習唐玄宗注《道德經》的經歷。當然,玄宗注對於深入研究唐玄宗的治國思想以及和道教的關係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比如法道合德、虛靜無為、持守三寶、安性寡慾的研究,以及他的政治傾向、階級立場、崇仁重禮、調和儒道的政治措施,可以看得出,唐玄宗既倡導無為而治、安分寡慾,又強調為民父母、視民如子。
當然了,一下子頒了這麼多詔令,怎麼能少得了宗教政策呢,這不還下詔規定道教在儒、釋之上,老子在孔子和釋迦牟尼之上,從政策上進一步明確的對道教的扶持和對佛教的限制。
除了上面講的一系列崇道措施以外,還頒佈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個元日全國禁止屠宰,每月十齋日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