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李淵認了一個祖宗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隋朝的皇帝出身於佛教世家,雖然出於政治考慮總體上對道教有所扶持,但也不能掩蓋那種對佛教更偏心的事實,所以,敏感計程車族官宦、小市民們誰都明白道不如佛的事實,經過隋朝的幾十年的潛移默化,全社會對道教的態度多少就有些不以為然了,這種情況自然就延續到了初建的大唐。
所以,為了最快速的為新認的這個老祖宗造勢,李淵很直接地透過行政命令,明確提高了道士的社會地位,從意識形態領域明確道教地位高於佛教的政策,“……自今以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我有權力,我有軍隊,我是最大的boss,所以我說了就算,就可以這麼任性。
接著,就是全國各地大搞房地產,特別是在大城市、風景名勝之地,修建老子廟、老君祠,眼看著道教這是大火的節奏。這種國家層面不遺餘力地支援,要政策有政策,要支援有支援,要房子有房子,要人有人,道教發展跑上了快車道——不,現在應該是跑上了高速公路。
眼看著上面的風向確定了,下面大家自然就會跟上,不要懷疑古代官場的成熟程度,哪個不是人精啊,紛紛表達對上級政策的擁護,以各種形式向皇帝表達忠心,這是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為官職業素質。
據《唐會要》記載,620年時,晉州有個叫吉善行的人,他只是萬千人海中最普通的一個人,至少在620年前是這樣的。有一天,他在一個叫羊角山的地方遇見一個老頭,這老頭騎著一匹紅鬃毛的白馬,長得極有氣勢,別誤會,我說的是老頭有氣勢,用現在的話說長得特別有派頭,看著就像手握實權的大人物。老頭看見吉善行後對他招招手,說:“那誰,你過來,我告訴你啊,我就是傳說中的太上老君,別瞪眼。嗯,我還有個身份,其實是我你們皇帝的老祖宗,一會兒我還得去參加個聚會,時間挺緊的。現在就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去找皇帝,就說我說的,今年打敗了那些造反頭頭以後,他的後代子孫就可以平平安安地睡大覺了,至少東方……嗯,千年不敗。
620年時的大唐是什麼形勢呢?李世民還滿世界跑著四處打boss呢,不說小boss了,當時還有包括竇建德、劉武周、高開道,杜伏威、王世充、李子通、劉黑闥……,個個都是大boss,大唐帝國還亂著呢。所以,李淵聽到這個訊息以後,總算放心了,心裡也高興,嗯,下面人還是很貼心的嘛,這種能提高我們老李家聲望的事兒怎麼可能嫌多!傳旨賞,於是對吉善行又封官又賞錢,還安排人在老祖宗顯靈之地,叫什麼來著?羊角山,修了座老君廟。不過這個山名字聽著實在是太土氣了,配不上老君身份,也不符合皇家的品味,就改成了龍角山吧,嗯,這才有氣勢了,配得上皇家的身份。
但是,僅憑藉著老君顯聖這類吉兆,感覺力度還是差了點,為了進一步讓大家明白自己的崇道之心,624年,此時天下基本大一統了,李淵親自到終南山視察工作,與當地群眾親切座談,重點視察了樓觀道派,到廟裡參拜了老祖宗太上老君。最高 領導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整個國家的政治走向,李淵用實際行動支援著道教事業的發展。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道教之所以受到李家政府的優待,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少不了當初道教界在李家打天下時提供支援的原因,同樣,李淵如此重視樓觀道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想當年,早在李淵剛在晉陽起兵時,樓觀道士歧輝就拿出了道觀裡的全部存糧贊助李淵。617年,李淵大軍行到蒲津關時,岐輝帶著八十名道士前去接應,順便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歧平定,就是為了讓李淵聽著吉利,博一個好彩頭。李淵打天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各大勢力哪個都不是吃素的老虎。為了尋求精神上的支援,620年,李淵親自到樓觀祈福,希望得到太上老君的祝福。當時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