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李淵認了一個祖宗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嗯,應該是佳人已去……算了,我就是想說,大隋朝已經成為了過去,成為了歷史,隋朝的道教也跟著一起成為了昨日黃花,嗯,成為了過去。新的皇朝建立以後,三教所面臨的是徹底洗牌還是維持不變,自己的命運要全部交到別人手裡嗎?

李家的天下是怎麼得到的,那是一段相當精彩的歷史,相通道友們也都非常熟悉吧,《說唐》《隋唐演義》等等都值得一看,什麼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就不再囉嗦了。總之就是王朝更迭時期,英雄輩出,各顯風流,道門同樣不乏遠見卓識的聰明人,包括前面提到的王遠知等高道,自然也要為自己和道教的未來提早謀劃。隋末時期,很多起義領袖都需要利用道教的讖緯營造出奉天承運的大勢,為自己的勢力戴個正義之師的帽子,其中玩得最好的應該就是李淵了。

為了名正言順地奪取政權,李淵把楊堅當初用過的那一套讖緯術照樣複製一下,並且稍微加入點自選動作,於是很多道士紛紛投效,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援,其中以樓觀道士岐輝、茅山道士王遠知為代表。李淵稱帝以後,對在雪中送炭的岐輝、王遠知等為代表的道教同仁們非常欣賞,這些可都是曾經有功於大唐的忠義之士啊,所以就奠定了道教在唐朝興盛的基礎,道教界實在不應該忘記他們二位為代表的前輩們為道教作出的偉大貢獻。

大唐很強盛,當然是指安史之亂前,但初建時卻同樣面臨著動盪與不安,內憂外患,急需穩定。那時候,還有很多反王搶天下呢,門閥世族的餘威依舊,傳統勢力強大得令人髮指,為了能夠早一點穩定政權,必須要得到這些門閥和社會各界的支援和擁護。當然了,如果能夠讓自己出身、家族的聲望再高那麼一點兒,這樣就更有利於得到士族們的承認,更容易取得他們的擁護和支援,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迅速穩定發展起來,所以李淵就仔細想了一下出身血統這個問題。

古代人是極講究出身的,比如孔家、孟家的人,見面就說我是第幾代子孫,然後就會贏得別人的一臉的崇敬,聖人之後,久仰久仰。不要說古代了,就說現在結婚找物件,還有很多人要講究勞什子門當戶對呢,身份高的還有優越感呢,在古代這個情況更突出了。以前沒想著當什麼皇帝時還不太明顯,現在當了皇帝后,李淵陛下自我介紹時說,朕出身關隴世家,明白人一聽心裡可能就撇嘴了。特別是在文化圈,也是李淵急需拉攏的那些士族們,對他的跟腳更是門清,噢,關隴世家啊……那不就是北方胡族嘛,胡人血脈和漢人通婚,血統不純正了啊,這無形中影響忠誠度啊。

大家對唐朝的大事小情應該很熟悉,宮廷劇也不少,李淵、李世民、楊貴妃、唐明皇都是明星人物,不過說起李淵的祖先,不研究歷史的人恐怕就不一定很清楚了,簡單幾句話交代一下。

這裡所說的“關隴集團”,就是和楊堅、李淵等皇室家族有關,很多傳奇、演義裡也都是經常出現的。簡單說,這個集團是指北魏時期的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就是今天的六盤山)一帶的大門閥的總稱。當年為了對抗高歡,北魏對關隴地區的軍事力量進行了整合,成為前線的主力,隨著戰事的發展,以後便逐漸定居到了關中,並且有了大量的胡漢相互通婚的情況。北魏分裂以後,這個集團公司實際掌控著西魏的人事、財政、軍事等諸多大權,由著名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組成了董事會,而這二十位成員也實際代表了關中最顯赫的各個大家族,擁立宇文泰對抗東魏集團。

經過相互通婚,集團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家族間關係千絲萬縷,影響越來越大,別的不說,西魏、北周、隋、唐這些王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當時的八柱國之一,李虎去世後,兒子李炳也英年早逝,所以年僅七歲的李淵就襲爵。李淵和楊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