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勃興大背景,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盪的時代,是一個南北大分裂的時代,是一個思想異常活躍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道教迅速成長並走向成熟的時代。在那個盛產名士、清流的時代,同樣出現了眾多的道教名人,出現了大量的傳世典籍,伴隨他們的還有大量的傳說和道教的勃興。
為什麼這段時期道教會得到迅速地發展,和當時的歷史和社會的背景離不開的。
黃巾起義之後,曹魏的統治者對方士們的活動不得不重視起來,不重視也不行啊,這些人的能量真的可以動搖國家根本啊。但這種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和人總是不同的,就算是一脈相傳,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統治者對待道教的態度還是有所不同的。
魏晉初期,曹操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對方士、五斗米道的態度是一種比較糾結的矛盾心理。那時計程車大夫階層還是非常相信怪力神仙存在的,也希望能吃粒仙藥長生不死的,因此不排斥和方士們有接觸。但張修、張角、張魯這三個姓張的卻展現出方士們的另一面,所以又害怕再來一次黃巾起義,這就太刺激,沒人願意再嘗試。因此曹操對方士採取了一種簡單直接的手段,把這些方士們全請過來,還包吃包住,這樣既防止這些人不安分,再四處去折騰傳教起義玩,而且萬一哪位不小心煉出了仙丹什麼的,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大家應該都知道《山海經》,古代還有一本《博物志》不知道是不是聽說過,它借鑑了很多《山海經》的內容,算是一本古代的百科全書吧。因為它在陰陽五行學說上有所論述才翻了翻,這本書的方士卷中就記載了曹操控制方士的這件事。在曹操把左慈、甘始等一批方士全集中到了身邊以後,曹植就有了和這些高人們長期親密接觸的機會。曹植的聰明和才華是得到歷代才子們的共同認可的,滿世界就那十鬥才華,他一人就佔了八斗,一般人可真不太容易騙到他,所以他在考驗過左慈、甘始、郤儉等人的道法時,估計這幾位高人可能是因為緊張發揮失常,或者乾脆就沒什麼真本事,讓聰明的曹植對長生、辟穀之類的仙家法術有些失望,但是也沒有完全否定他們的養生、房中術等科研成果。曹植的這種態度透過後來他寫的一篇《辯道論》中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差不多就是一種年輕氣盛,不相信的情緒。但是若干年後,他又寫了一篇《釋疑論》,裡面則表達了對自己放不下凡塵俗世而不能專心修道長生的惋惜心情,此時的曹植對神仙方術已經相信了八九分了,晚年的曹植又寫過一篇《釋愁文》,對方士表達出的就是一種仰慕了。我們透過曹植的文章以及《太平廣記》等文獻上都可以體會出當時的統治階級對方士的那種強烈的戒備心理了。
曹操平定漢中以後,並沒有高舉大刀大肆殺戮,雖然有張魯戰敗而沒有焚燒糧食財物的原因,但也並不是主要的。在把漢中的數萬戶人口,當然絕大多數是張魯的鐵桿粉,遷到了長安及三輔時,雖然老曹考慮得也比較周全,把張魯的道教體系全部打散,祭酒和徒眾們分散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這次的遷移,五斗米道在北方民間傳播開來,成了星星之火。西晉末東晉初的衣冠南渡,五斗米道在江南也盛行起來,還被著名的惡人孫恩利用,成了這個壞蛋起義工具了。
總體上看,由於曹操的原因,五斗米道先後在北方和江南發展起來,特別是和江南的民間信仰相融合,逐漸演化後出現了三洞經籙,於是道教開始分化。此後,道教在中國便出現了不同的分支和流派,當然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提。
到了曹丕上位以後,對方士的控制更嚴格了。很多人比較片面得認為曹丕對道教持一種完全否定和排斥態度,大抵是從一些史料中得到這種結論的。比如《續高僧傳》中有記載,曹丕曾下令嚴禁官民把老子當神仙供奉,因為他認為老子最多是就是個賢人,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