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上半) 齊論,齊襄,塔蘭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節揉了揉眉頭處酸脹的攢竹穴。
這種時候,要是有杯提神醒腦的茶水就好了。
唉。
諸兒輕輕嘆了口氣。
孟姜聽得分明,放下了手中的木牘,踱步到諸兒的身後。
諸兒頭頂束冠的頸帶被解開,孟姜把那頂鹿皮製成的冠輕放在一旁的木架上,又抽去了固定髮髻用的玉笄,於是諸兒的髮髻便自然而然地散落開來。
披散著頭髮,轉頭望了望孟姜,那邊清澈的嗓音止曰:“兄長自行其是。”
說著,便用十指在諸兒的頭頂按壓起來。
諸兒閉上眼,道:“我小憩片刻。”
“如此甚好。”
“兄長所慮何事?”
孟姜手上的動作並沒有停下。
“我思高子之言,”諸兒答道,“如何方能使齊國國富兵強。”
“太公所遺之術不足用?”孟姜有些好奇,又有些難以置信。
一直以來,孟姜也在修習太公的遺篇,思考方式與諸兒頗為接近,只是諸兒腦中還多了一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而已。
養成了路徑依賴可不好,就如同齊國這個邦國一樣。
“然也,太公之術亦非靈藥,凡事可以借鑑,不可以盲從。”
“喏。”孟姜點了點頭,表示受教。
“兄長既言,可以借鑑,何不以太公之法比之如今之事,觀二者有何異同?如此,則思慮明晰,條理清楚。兄長意下如何?”
“善。”
確實是個好辦法。
諸兒對賢明的妹妹報以微笑。
深吸了一口氣,直面那些成堆的案卷。
太公之法...當年太公望是如何治理齊國的?
齊地的土地如此貧瘠,太公見了都直搖頭。
周人傳統的農業立國之法是行不通了。
齊國定下的國策,是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
齊地的物產與中土大不相同,決定了齊國能與中土互通有無,發展商貿。
齊國之所以為“齊”,與那條貫穿齊國全境的濟水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齊國,就是濟水之國。濟水水道往來的便利,使齊國的商業發展具有天然的優勢。
那麼,齊國的優勢產業,值得中土諸國掏出手中的資材進行交換的物產,是什麼呢?
答曰:漁鹽、錦繡。
齊國的土地貧瘠,是因為海水的侵襲。若不是瀕臨渤海,也不至於有此憂患。
既然瀕臨渤海,那麼靠海自然是要吃海的。
溫暖溼潤的春秋時代,漁業資源比後世更加豐富,漁汛之時,捕魚的小船在魚群中穿梭,就好像行進在鮮魚鋪成的銀毯上。種糧吃不飽飯,可以考慮下海撈魚。
渤海之畔,東夷的鹽民世居於此,以曬鹽或是煮鹽為業。
鹽畢竟是不可或缺之物,儘管辛苦,但獲利還是豐厚的。相比於齊國的海鹽,內陸那些池鹽不僅開採成本高昂,產量不如齊鹽,而且運輸不便;
渤海汛期打撈上來的海魚,用原產的精製海鹽醃製,就成了齊國行銷天下的拳頭產品之一——
鹹魚。
除了魚鹽之利,齊國紡織產業也是一絕。齊地的女子善於紡織,上千年來一直如此。耐鹽鹼又耐貧瘠的桑樹,生長的氣候條件也都適宜,是歷史和自然的雙重選擇。
太公來此,對東夷之人織錦的技藝讚不絕口,當即定下國策,將錦繡生意作為新生齊國與漁鹽並重的支柱產業之一進行扶持。不同於其他地區主打耐用實惠的紡織品,齊國織錦的競爭力在於極致的技巧和華美的紋繡。
中土各國雖然嘴上嘀咕著齊錦華而不實,錢袋卻很誠實地向齊國敞開。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