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上半) 齊論,齊襄,塔蘭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兒從高府返回,便一頭扎進了竹卷木牘之中。
孟姜研好了墨汁。
“兄長,請用。”
“喏。”
諸兒用羊毫製成的毛筆蘸取了渾黑的墨水,在竹簡上落筆。
孟姜也在一小片木牘上寫著些什麼東西,時不時抬起頭來,思考一下。
“兄長,請問鹼液是何物?”
“鹼液?草木灰水、石灰水之屬。”
孟姜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不做聲了。
諸兒於是把注意力移回眼前的案牘。
老高子那邊,自己既已誇下海口,自然要對所出之言負責。
定要拿出一個讓公孫受無法反駁的提案。
在齊侯的重點培養之下,邦國之事,諸兒早已爛熟於胸。
正如公孫受所言,齊國對外用兵,阻礙有三。
其一,糧食儲備不足,經不起長期消耗;
其二,青銅兵器匱乏,對上富裕的紀軍裝備的銅甲,必然要吃大虧;
其三,承平日久,軍械維護和人員訓練都需要大筆支出。
不知是當初武王滅商之後,擔心太公望的後人繼承先祖的武德,反過來危害王室,還是太過信任呂氏一族的軍事能力,認為不需要傾注太多的資源,神奇的師尚父能幫自己解決一切困難。反正齊國最初的封地營丘,也就是臨淄的前身,以此時的觀點來看*,周圍的戰爭資源極為匱乏。
在這個時代,齊國的國土形狀與就像橫過來放的埃及。都是沿著大河兩岸的一條窄帶,加上河流下游的沖積平原地帶。上古四瀆之一的濟水,便是齊國的尼羅河。
只是,與埃及不同,齊國佔有的這片沖積平原,並不是什麼土壤肥沃、物產豐饒的寶地,而是成片的鹽鹼地和貧瘠的耕地。
不得不說,齊國人能夠靠種地養活自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至於興兵征伐,上萬人的青壯勞力脫產個一年半載的,那恐怕回頭就要餓死人了。
除了糧食之外,齊國還缺一樣重量級的資源。
銅。
銅是這個時代的先進生產力。沒有銅,強國便無從談起。
可惜的是,齊國境內,真的連一座銅礦都沒有。距離最近的郱邑銅礦,好巧不巧就掌握在紀國手裡。
齊國的先公面對東夷聯軍的入侵,只能哭著向王室求援,仰賴師俗、史密從陝南帶來的精銳王師,又進行全國的總動員,齊候的國師、大夫的族徒、邊鄙的遂人悉數上陣,才在長必取得大捷,免於被滅國的命運。
正是由於戰爭資源的匱乏,齊國總是極力避免衝突,堂堂師尚父之國,傳承著太公的韜略之術,居然活成了一個受氣包。三百多年前,為武王前驅,翦滅殷商的那把利劍,於是乎朽爛在這東國之地。
士卒的訓練成了禮儀性質的表演,軍隊的架構早已跟不上時代的變遷。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雖有戰車五百乘,但幾十年來出動從不超過二百乘。那些儲備的戰車,就存放在武庫中吃灰。
戰車一旦長久不保養,且不說配套的戰馬有時候湊不齊,外裝的漆皮也要脫落,木製的構件要發黴蟲蛀,青銅鑄造的車軸和車轂要鏽蝕,甚至顯出文物出土時的那種銅綠色。
這樣的戰車拉出去作戰,在路上就能顛散架了。
除了戰車之外,甲、胄、弓、盾、矛、戟、戈、劍等等,各有各的保養需求,絕非一日製成,就能終生免修。諸兒曾在太廟的武庫之中親眼所見,朽爛了的劍柄,鼠咬過的皮甲,生鏽了的矛頭,走形了的弓臂...
修繕這些玩意兒,得要耗去多少經費!
諸兒頭昏腦漲。
揚起頭來,活動了一下脖頸,用雙手食指的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