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鄆之役(下),齊襄,塔蘭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如泰山崩於人前,魯軍的徒卒兩股戰戰,連手中的長矛都握不穩了。
車右的長戟輪番劈向右側的魯卒。
血光飛濺,齊人的,魯人的,戰馬的,誰也分不清楚。
戰車無所畏懼地衝入澤畔的淺灘,車輪軋碎水岸的薄冰,兩輪深陷於淤泥之中,不能自拔。然而,這又如何呢?
就是這一波次的衝鋒,成為了壓垮魯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蒲麥與他身邊披堅執銳的選鋒甲士緊跟著戰車的步伐,不顧腳下冰冷刺骨的融水浸透了戰靴,將戰車衝開的裂縫撕開,擴大成致命的傷口。
重新整隊的車士們加入了徒卒的陣列。
“全旅,右旋!”
“進!”
隨著旅帥的命令,楔入魯人陣中的鋒刃向右橫掃過去。
與此同時。
戰場的右側,隨著魯軍戰車的潰滅,右軍正師重整隊形。老伍長帶著他的伍,氣喘吁吁地跑了一大段路,將佇列的陣線拉平。
翼師的戰車反覆衝擊,射出精準的箭矢。
魯軍陣列的右側不斷縮短,漸漸被正師的右翼包裹。
正師方陣右翼完成了逆時針九十度的迴旋,踏著整齊的步伐,邁過大野澤畔溼冷的灘塗,和橫七豎八倒伏在地上的魯軍遺體,向著已然退無可退的魯軍左軍發起最後一擊。
魯軍左軍,覆滅。
公子翬將魯軍最精銳的部分兵力擺在右軍,企圖在己方的左軍崩潰之前,以右軍擊潰齊師左軍。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士氣低迷,士卒疲敝的魯軍不僅沒有實現右路突破的目的,甚至連設想之中對齊師左翼的優勢都並不存在。
齊魯兩軍的戰車在岸邊覆蓋了一層淺草的平地上交鋒,車輪碾過融雪,一片泥濘不堪。最終,雙方的車士只能下車徒步交戰,與平日裡只能跟在後面喝彩的徒卒站成一排。
高傒的左軍頂著魯軍的猛攻,雙方的傷亡急速地攀升。然而,魯軍已經將所有能夠投入的兵力都壓在了右翼,高傒卻還手握著左軍六個師中的兩個作為預備隊。
國仲指揮的中軍主要由大夫采邑的族兵編成,實在沒有什麼戰鬥力。好在魯軍那邊的情況也類似,中軍也是最為薄弱的環節。
見兩翼戰況進展順利,國仲也命中軍開始試探性地發動攻勢,結果卻發現魯軍的中軍甚至更為孱弱。隨即,齊中軍也開始發起全面進攻。
魯軍在右翼的攻勢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在高傒的指揮下,齊師的左軍適時地發起了反擊。
五十乘戰車和四千名徒卒組成的生力軍一鼓作氣,將交戰的鋒線向前推進了一大截。
高傒將撤換下來的兵力聚集在戰場的左側,拉成一道封鎖線,防止有魯軍從側面突圍而出。
魯軍的右翼此時只能勉強維持住戰線,不至於被擠進水裡。
公子彭生率領右軍翼師,從齊三軍的大後方繞行半個戰場的距離,照準魯軍中軍和右軍的接縫處猛插了進去。陣容不整的魯軍無法阻擋戰車正面的衝擊,對龐大的戰車天然的恐懼促使士卒開始轉身逃亡。
前方是如虎如貔的齊師,後方是茫茫無際的大野澤。
先前渡水時留下的船隻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魯軍士卒或舉劍相戕,只為爭奪一個上船撤離的位置。沒能登船的魯人扒著船隻的邊緣,在透骨的寒水和刺人的冰渣之間拼命掙扎。
魯軍的敗局已然註定。
沒能登船的徒卒丟棄武器,跪在地上請降。
不願忍受屈膝投降之辱的甲士引劍自刎,或是緊握矛戟,同緊逼而來的齊人作最後一搏。
完了。全完了。
公子翬在亂軍之中,發出的號令已然無人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