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戰雲初聚,齊襄,塔蘭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十三年春,鄭國大規模地修築防禦工事,又開始進行了一些前期動員。
在雍、寧二城,鄭人加固加高了城牆,擴充了城內的武備和糧食的儲備。
在制邑,鄭人安排了近四千人的徒卒兵力,攜帶大量弓弩箭矢,防守虎牢。
在滑城,鄭軍集結了兩偏計五十乘的一支偏師,監視成周王師的動向,同時也是對王畿的一種威懾。要不是道路過於狹窄,補給無法輕易透過轘轅關運抵滑城,鄭人恐怕要在這裡集結一軍。
在胙和南燕兩個屬國,鄭國人徵集民力,修繕兩國的城防,但沒有派遣多少人員駐守,大概是覺得沒有必要在這種必失之地耗費過多的機動兵力。
在鄢陵,鄭軍原本就有多達整整一百乘的邑師,固若金湯。
在穎谷,鄭軍也設定了一偏二十五乘的守軍。
在新都新鄭,鄭國仍保有三軍十五偏,共計三百七十五乘、徒卒二萬八千人的編制。
除了新鄭,在鄭國核心區域的大邑京、密、櫟、管、東虢,也能為鄭國提供合計五偏一百二十五乘的邑師部隊。
除開人的因素,如果要丈量鄭國之險要,則皆在其西北境。
鄭國的東南面較為平坦,除了幾條水道之外,皆無險可守,只能依託重要城邑節節抵抗。而面朝王畿的西北卻是層層關隘,簡直是亂臣賊子的終極福地。
河水的主幹河道從鄭國舊日的北鄙穿過,後來鄭國向北擴張,又攻取了雍、寧等邑,在河水以北也有了立足之處。
西側,是鄭國制邑。
制邑之師扼守虎牢,把控著鄭國北境的命脈所在。
當年鄭伯寤生之胞弟共叔段想要請求制邑作為封邑,即便鄭伯故意想要培植其不臣之心,也不敢拿制邑來作這個賭注。
形勝至此,又加以重兵,成皋之地牢不可破。
成皋之所以形勝,便在於此地乃是嵩山山脈的北延,山嶺交錯,道路極其狹窄。
自虎牢向南,山脈漸漸高聳起來,連道路都沒有了,不要說過不了車,連人都難以通行。
直到嵩山山脈的少室與太室兩山之間,才有一道轘轅關扼守住山間曲路,但還是不能通車。
嵩山在少室山處轉入東西走向,綿亙一百六十週裡,將周鄭割為兩處。
鄭國在嵩山以北又取得了一座滑邑,可以作為鄭軍前往王畿收割新糧的前進基地。
嵩山的餘脈是鄭國的領地的盡頭,伊水在山谷間穿流而過,形成了龍門伊闕的絕景,看到伊闕,就已經出了鄭境,到達周王室的固有領土。
自伊闕再往西走上一小段距離,便是伊洛之戎的聚居地了。
向南跨越嵩山,是鄭國的西陲之邑穎谷,曾經是大夫穎考叔的封邑。
穎谷城坐落在穎水谷地的入口處,控扼著嵩山與箕山、熊山之間的穎水流域,如果不能攻克這座城邑,便無法安全透過穎水,進攻鄭國上棘、櫟邑。
只有穎谷再往南去的廣成關,此時並不控制在鄭國手中。
過了廣成關,便是汝水河谷。
這是齊太子諸兒為王師規劃的進軍路線。
王師想要進攻鄭國本土,除非向南進行大範圍機動,越過廣成關,深入戎狄之地,向汝水河谷進軍,道路雖然迂遠,但能避開堅城險隘,否則就只能苦哈哈地去強攻虎牢、轘轅之類的天下雄關了。
或者在河水以北進攻雍、寧諸邑,即便能夠攻克,滔滔的河水也絕非輕易便能越過的。王師仍要面臨艱難的渡口爭奪作戰,才能向南渡過河水,攻入鄭國的核心領土。
從衛國出發,自東向西,溯河水而上進攻鄭國,雖然比王師的千難萬險好上了許多,但在胙、南燕兩個附屬國的爭奪戰中勝出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