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川蜀情報員】,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這位利州知州,竟然是之前的興元知府李友聞,還曾送過幾個冶鐵戶給朱銘。
前往四川鎮壓蠻夷的西軍,返回陝西時路過漢中,李友聞沒能按時給足軍糧,導致西軍在漢中鄉下劫掠。最後鬧到朝廷那邊,西軍將領屁事兒沒有,李友聞卻被貶去做利州太守。
石元公以朱銘家僕的身份去拜訪,李友聞熱情迎接:“成功賢弟近來可好?”
“除了幾個宵小作祟,吾家主人一切順遂。”石元公說道。
聊了幾句,李友聞說:“聽閣下談吐,似乎讀過書?”
石元公回答:“吾本濮州士子,還曾中過舉人。無奈家道衰落,父兄皆亡,幸得朱相公收留,如今為朱相公販紙。”
“朱相公開了造紙坊?”李友聞問道。
石元公反問:“太守可聽說過篔簹谷?”
李友聞道:“自然聽過,那裡是文與可的隱居之地,三蘇父子皆曾前往做客。”
石元公說道:“朱大相公在篔簹谷附近造紙,所用原料便是篔簹竹。因為季節原因,如今只有老竹造出的劣紙,待再過兩月就能用新竹造好紙。此來利州,奉主人之命,特地贈送一些給太守。”
這就是鬼扯,朱銘根本不知道李友聞調去利州。他還以為李友聞在興元府,讓石元公路過的時候,可以去拜訪一二。
石元公拿出一摞竹紙,李友聞撫摸觀察,驚訝道:“與皮紙相比,自然顯得低劣,但作為竹紙已是上品。朱相公還能造出更好的?”
“六七月份,在下會重來一次,到時候給太守帶來好紙。”石元公微笑道。
李友聞非常開心:“朱相公太客氣了。”
他當即研墨提筆,在竹紙上寫了首詩,名叫《喜得篔簹竹紙贈朱先生》。待墨跡稍幹,便遞給石元公:“煩請轉交。”
石元公收好詩篇,隨口問道:“利州有甚世家望族,竹紙銷路如何?”
李友聞說:“有王氏、楊氏、武氏三族最為興盛,但都沒出幾個進士,只是地方大族而已。閣下欲賣竹紙,可賣給州城李氏,李家雖然沒出進士卻是本地財力頗豐的商賈。”
“多謝太守指點。”石元公拱手道。
拜別知州,石元公到客棧下榻,翌日再去拜訪李家,把攜帶的竹紙全部出手。
算上路途消耗,只小賺了一筆。若非免費乘坐官船,恐怕還要賠本。
當然,回程時可以販運利州特產。
一邊購買貨物,一邊打探訊息。
利州本是利州路的首府,官員陸陸續續搬去了興元府。但這裡的駐軍還存在,數千廂軍駐紮在出川咽喉,防止蜀地有叛軍北上。
石元公旁敲側擊,得知利州廂軍已經廢了。
大部分廂軍,都在從事各種差役。剩下的廂軍馬軍也不滿額,吃空餉自不必說,連戰馬都不剩幾匹。
石元公還去校場外偷看,發現裡面一個廂軍也沒有,平時根本不參加訓練。
楊樸打聽到幾個廂軍軍官的住址,悄悄觀察兩日,回來報告說:“這裡的廂軍將校,出門連兵器也不帶,打起仗來怕連濮州的弓手都不如。利州城頭,也沒幾個士卒,遇到大太陽就躲起來不見人。”
石元公在紙上記錄:利州乃出川咽喉,兵家必經之地也。然此地廂軍廢弛已久,一年未曾操練一回。士卒按例不得攜帶兵甲,一應軍械皆存放於兵杖庫。城中守備稀鬆,可奇襲而下,憑此控厄川蜀。
磨磨蹭蹭半個多月,石元公把各處都看了,終於帶著利州土特產返回。
等回到洋州,把貨物扔給鄭家出手,沿途記錄交給朱國祥保管。歇息數日,石元公帶著新竹好紙,再度順著金牛道南行。
這次是真正入蜀了,同樣沿途打聽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