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撬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兩難,從工地走出的大佬,一根撬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24章 兩難
孟瀟又給張強解釋了一下徐琴所說的藍海紅海概念。
所謂紅海,就是進入市場的人員或者公司較多,競爭激烈到白熱化的市場。所謂藍海,指的是進入的人少,競爭壓力比較小的市場。聽起來好像所謂藍海是競爭小,風險小,收益大的市場,但事實上之所以競爭小,是因為行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可能很企業壓根等不到市場成熟的那個階段。
建築市場其實就是一個紅海市場,這裡有入行幾十年的大企業,也有成立幾年時間的大小企業,更有無數新進入的企業,可以說是到處都是對手,到處都是隊友。但因為這幾年,全國到處都在大建特建,反倒是隻要入了行,基本就能賺到錢。
至於虧損倒閉的,其實人為的原因倒是佔了大半,有的是老闆走了歪路,把錢揮霍完了跑路,有的是要不到工程款,雖然名義上賺了很多錢,但因為沒有錢到公司賬戶上,所以也倒閉了。
不過聽著這個紅海藍海的理論,張強也意識到,建築行業肯定會有一次大洗牌,畢竟這種全國到處都是工地的狀態不可能持續太久,再看著今年對建築公司重新分級定資質,其實也是一次洗牌,很多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次評級中落後了,可能就步步落後直到被淘汰了。
這也給了張強一些危機感,看來魔都的招人計劃這步路是走對了。
“所以,你要進入這個行業,前期是一直要投錢的?”張強思緒亂轉了一會,重新回到了孟瀟的話題上。
“前期肯定是要投錢的,但我想著靠垃圾分類回收應該是能賺取一定的費用的,量力而行就是,我家裡又沒有礦,不可能長期給補貼的。”孟瀟心裡很清楚,進入一個只看得見未來市場的行業,必須要有一個輸血的渠道,要不然這企業其實壓根熬不下去,她自己也沒有資金一直燒下去。
……
張強和孟瀟在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金振恩卻有點焦頭爛額。
“一群牆頭草。”金振恩掛了電話,把發燙的手機扔在辦公桌上,重重靠在老闆椅上,忍不住罵了一聲。
自從朱大富出了事情以後,金振恩就意識到了危機。從小的時候,他就明白一個道理,這世上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開發靜安廣場,他從外面籌集了大筆的資金,畢竟一個幾十億的大專案,照著他自己的資金是完全沒法運轉的,當初籌錢的時候,其實壓根也沒費什麼勁頭,畢竟再寸土寸金的魔都了開發一個大專案,那前途和錢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當時也是金大富的專案爆火的時候,手頭有點錢的,都想著靠投資賺錢,當初可以說是等著眾人送錢上門來著。
誰也沒想到朱大富會倒,而且栽倒的這麼狠,甚至連個再爬起來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初他收錢的時候,要的都是實力雄厚的,不像是朱大富,十萬百萬也要,幾千幾百的也要,依著金振恩的判斷,朱大富栽的這麼徹底,很大原因也是因為他的事波及範圍太廣。金振恩當時收的最少都是幾百萬的投資,說起來也只收了三四十號人的投資。
但投錢多的自然是沒幾個簡單的,這年頭能拿出幾百萬幾千萬來投給別人的,哪個會是個善茬。除非是情況完全不可控,否則金振恩還真不願意得罪這些人。
這些人也都是訊息靈通,嗅覺靈敏之人,看到朱大富的遭遇,就擔心波及到金振恩身上來,就擔心自己的錢拿不回來,這幾日裡,金振恩接到了七八個電話,雖然沒有明說,但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能不能把錢給退回來,哪怕只要本金都行。
這七八個人其實都是投錢相對較少的,倒是那些投了幾千萬的,很是沉得住氣,至今沒有人打電話來。
“怪不得賺不到大錢,簡直是鼠目寸光。”金振恩想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