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嶽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護法的腰桿就是硬,江湖刀兵急,三嶽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片刻,百里、馬文升一眾到達百丈山的進山口,乃是一個高約二丈,闊二三丈的四柱三間的大石牌坊。
四根坊柱底下的四個大石座,有半人來高,寬與厚都有二三尺;坊柱上的牌樓有兩層,都是懸山頂。牌樓為木石結構,最中間一個門洞的上一層牌樓,中間有一塊紅木大匾額,匾額上刻著“問鼎門”三個黑漆篆字。
百里煙看見牌坊氣派雄俊,心中頗為敬服。跟著,目光最終落在了“問鼎門”三個字上。
百里不由想,這個“問”字確實用得不錯,很好地體現了他們拜鼎教對“鼎”這一神器的敬畏與慎重之情。
這時,聽子真問馬文升到:“這石牌坊是原有的,還是教派新建的?”
馬文升道:“是江教主做了教主後修造的。”子真微微一驚,道:“是我哥哥?”馬文升道:“正是。”
子真聞言,心裡對她哥哥又敬佩了一些。百里煙也是吃驚,對子真的哥哥開始生出敬畏之心,感覺子真他哥的這些能耐,自己好像還沒有。
幾人進了牌坊,見牌坊後頭,直到上山的石階道路去,兩側都站列有警衛的小兵,而且穿的都是拜鼎教底層教員皂黑色的教服。
子真和百里忽然見到森然守衛的兵士,兩邊一路蜿蜒而去,約有四五百人,差不多一步(注:“步”是古代長度單位,差不多一米三、四)的間隔就有一人站立。
此外,石道兩側,每三十步左右便設小亭子一個,當中擺設石獸一隻,石獸前站立一個手執長戟的教員,服飾跟其他衛兵有所不同,顯是三十人的小頭領。
子真和百里見了這等森然而肅穆的景象,心中又驚了一驚,隱隱有些不由自主的敬畏之感,才知道這拜鼎教的確有厲害之處。
石階近一丈寬,這些衛仕只負責守衛,並不向馬文升和子真等人行禮。子真問馬文升道:“這些人天天站這裡嗎?”
馬文升道:“白天與黑夜輪值守衛,每三天換一批人,風雨無阻。這是進入教廷去的首要大道,神聖莊嚴,半點馬虎不得呢。”
子真聞言一應,心道:“什麼半點馬虎不得,你倒也是會講。”
那些守衛雖訓練有素,尤其是有人進道路時更不敢馬虎,不過當中的一些人瞧見子真花容月貌,身段又好,還是忍不住暗暗打量了幾眼,而後又打量到百里。眾人心頭微微疑惑,不知道子真和百里是什麼來頭,來教廷做什麼?
子真敬畏之餘,心裡想:“這些人歸根到底也是我哥哥的下屬,我孤苦了十來年,什麼時候也能從我哥哥這裡借幾百個人馬,出許昌城去溜達溜達,風光風光!”
子真這麼想,本就嬌美的面容上,忽然露出了一絲歡快笑意,使她顯得更加嫵媚動人。
百里瞧見子真的歡笑,不知道她想到了什麼開心事,不由向子真看來了一眼。
子真瞧見百里奇怪的眼神,此刻走在守衛叢中,身旁和身後又有馬文升一幫人,子真不便隨意講話,便收起笑意。
百里知道子真向來玩鬧,心裡鬼點子多,便不去管她。
正此時,走到第一個小亭子跟前來,那居中站立的小頭領急地躬身低頭且雙手垂直落下行禮。
子真和百里以為他們會跟那些守衛一樣,是木頭人,不料到他們竟然要行拜見禮,且跟尋常禮數有所區別,不由驚了一驚。
子真脫口問馬文升道:“他們會動?”守衛們都是活人自然會動,子真這一句是驚奇之下脫口而出,因此講得不當。
馬文升不敢輕視或得罪這個小主子,雖然知道她講得不對,仍見怪不怪,應道:
“亭子裡站的都是四十夫長,可以統領二到四十個衛兵,他們要向堂主以上的教員行拜見禮。倘若是教主走過,他們還要單膝跪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